大禹回“家” 陇剧献礼,大型陇剧《大禹治水》8 日、9 日亮相临夏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著名非遗传承人——王芝意作品展(关于临夏的故事)临夏钟表的故事,
7 日记者获悉,应 " 文明汇聚 · 光耀河州 " ——史前文化临夏论坛活动邀请,甘肃省陇剧院原创大型陇剧《大禹治水》将于 5 月 8 日、9 日在大禹治水故事发生地——临夏亮相。
探源中华文明,砥砺民族之魂。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4000 年前,大禹以治水为契机,凝聚起黄河泛滥地区的所有部落,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史书《尚书 · 禹贡》中曾记载大禹治水 " 导河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 ",书写了以大禹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据考证这里的 " 积石 " 就是现在的甘肃临夏州积石山。" 大禹治水 " 作为上古传说,在华夏大地家喻户晓。创排前期,甘肃省陇剧院主创团队曾深入积石山当地,先后赴积石山大峡口、积石山博物馆、喇家遗址等地,实地探访感受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积石山黄河段的深厚文化底蕴,并结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将该剧打造成了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陇剧《大禹治水》将上古传说搬上舞台,艺术化地讴歌了黄河上游先民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的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和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的英雄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 的精神特质与时代价值。该剧讲述的是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罹难,禹承父命率众治水 …… 整场演出以大禹跌宕起伏的治水命运为主线,紧随着大禹治水 " 导河于积石 " 的故事发展浮浮沉沉,从担心、愤怒、深思到感动天地,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剧情紧扣心弦,在荡气回肠中向中华民族母亲河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 / 图
一审丨编辑 费勇玮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