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兴昌:亨得利钟表眼镜店

亨得利钟表眼镜店坐落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大街322号,开业于1923年6月,是浙江宁波人周彭年创建。

清末,国门洞开,英商在沪杭等地经营亨达利钟表眼镜店,一时生意兴隆。国人应启霖、王光祖、庄鸿皋三位好友,决定合资经营钟表眼镜店,与外商竞争,字号为“亨得利”。先在杭州清和坊建店,后发展至上海,店址在上海永安公司隔壁。由于经营得法,声名大振,因而也引起英商的不满。英商为维护他们在中国的特权,便以亨得利影射、效法亨达利字号,鱼目混珠,影响亨达利声誉为罪名,起诉于法院。当地法院屈从英国势力,讨好英商,结果亨得利败诉。亨得利此时在各地分号甚多,又成立有亨得利管理委员会,听到败诉消息,各分号从业人员不服判决,上下齐心,上诉到南京高等法院。法院认为,既然两家商号均在中国开设,理应按中国法律办事。中文的“得”与“达”,音意均不相同,既谈不上影射,也谈不到效法。亨得利顾名思义,乃买卖亨通得到利润之意,与亨达利毫无关系,更谈不上鱼目混珠。亨得利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各分号放假三天,以示庆祝,亨得利的字号也得以延续到今天。

亨得利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后,选派职工中忠实可靠、具有管理能力的人分赴各地经营分店。周彭年就是这样到哈尔滨来建店的。哈尔滨亨得利建立时,正是钟表行大发展之际,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亨得利在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有它的经营之道。

亨得利建店伊始,就注意与国内外厂商保持密切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商品信息灵通,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以花样品种制胜,而且,可以直接进货,减少周转环节的差额费用,进而降低销售价,价格比其他商店便宜,具有竞争力。当时,瑞士的西马手表、日本的马球、爱字挂钟,都是直接从厂家进货。

亨得利一直坚持经营高、中档名牌钟表眼镜,并久盛不衰,很重要的一条是注意质量,以质取胜。他们对进货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测,不合格一律退回,出售的商品也精心制作、校对,认为绝对没问题才摆上柜台。为了让顾客放心,他们与生产厂家订有合同,在商品商标下面刻上“亨得利”三个小字,保修期间,见商标下的字,即予修理。

亨得利视顾客为“衣食父母”,所以店内对店员们要求非常严格,顾客进店要先让座,后倒茶,顾客挑选货物,要百问不烦,百拿不厌。每个店员都要掌握商品知识,主动向顾客介绍商品性能、使用方法,对顾客提问要对答如流,还要根据顾客的年龄、职业帮助挑选中意的商品。凡到亨得利买眼镜,成交后,赠送眼镜盒一个,小绒布一块,盒内的说明书除印有商品知识,还印有亨得利地址和电话号码,既方便了顾客,又宣传了自己,起到广告的宣传作用。亨得利把成交次数和金额作为衡量一个店员业务水平的标准,所以录用店员,要求相貌端正,口齿伶俐,诚实可靠,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进入亨得利。

亨得利以“严”治店是很出名的。店里要求每个店员作风正派,不打架斗殴,不酗酒嫖妓,工作时不做无关的事,违反即辞退。有位庄姓青年,是与亨得利有业务联系的某商号掌柜的侄子,他来店后因犯了错误也被立即辞退,托人说情,均遭拒绝。表现好的店员不仅年终多分红,还可以提拔,店员钟元卿就被提升为佳木斯分号经理。

亨得利兴盛时有职工20多人,门市房60平方米,经营商品达1500多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周彭年的长子被抓了经济犯,押在警察署,后虽花钱保释,由于气愤忧郁,不久病死。次子周东汇为逃避抓国兵,出走大连。亨得利为保存力量,把一些素质好的职工转移到上海,店内只剩七个人,营业面积只剩30平方米,濒于倒闭边缘,残喘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亨得利钟表眼镜店》姬兴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