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节创经济价值26.47亿元 四川职工“小”而不凡的创新故事(时钟小故事)钟表定时的故事,
转自:四川在线
底伊乐 四川在线记者 付真卿
2月23日上午,达州市巴山大剧院,聚光灯闪耀之下,来自中铁二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的王力站上舞台,代表他所在的班组领取沉甸甸的奖牌。台下,坐着一排排着红、橙、蓝、青各色工装的身影。
这是属于一线劳动者的色彩。这是属于他们的盛会。
活动现场 付真卿 摄当天,四川省职工创新大会在达州举行,集中展示和表彰近年来全省职工创新创效成果。会场外广场上,主办方精心布置了3个展区,每一块展板、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小而不凡的创新故事。
王力上台领取的,是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先进班组(集体)的奖牌。能够获奖,与他所在的蓉电先锋班组的一项创新研发有关。
“我们是负责为地铁安装机电设备的,例如通信、电力、照明等等。”王力说,按照过去的工程流程,他们要等到铁轨铺设完成后,根据实地勘测的情况才能确定各种设备安装的位置。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王力牵头研发了一项地铁综合管线机电安装智能测绘技术,可以根据轨道路线图纸,提前锁定电气设备布设坐标,“现在我们可以跟铺轨同步施工,工期大大缩短。”王力介绍,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成都地铁施工中,每1公里的线路能节约2天工期,节约人工和材料费用各约3万元。
有的创新是为了主动提高效率,有的则是因为形势倒逼。
广场上,一台“头”上贴着“犯罪嫌疑人”头像贴纸,会自己“走路”的机器引人注目。对面不远处,全副武装的特警队员持枪瞄准,随时准备将其“制服”。
“带上这个手环,机器就能自动识别,跟着你移动,模拟各种突发场景。”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黄晨在一旁讲解他研发的这款5G智能打靶机器人。而研发这个机器人的一个原因是——省钱。
黄晨介绍,警队在传统的反恐处突演练中都是打固定靶,不利于实战。想要配备可移动、可模拟各种场景的设备,但市面上产品售价实在太昂贵。
无奈之下,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黄晨在单位支持下组建团队,与四川文理学院合作,最终研发成功。他的这项技术在2022年公安部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比武”中荣获全国三等奖。
黄晨介绍,他牵头研发的机器人每套成本大约5万元,比采用市面同类产品综合成本节约70%。
还有的小创新,在关键领域发挥了作用。
在展区现场,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王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程师介绍着他们研究出来的轴用组合密封结构装配装置。看上去只有手掌大小的小装置,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某型号伺服机构装配密封结构所用,“过去都是手工装配,需要两个人配合,一次装备合格率只有30%,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合格率提高到98%,单件装配时间从120分钟缩短到5分钟,累计为国家节约经费60万元。”
2天工期、3万元、5万元、60万元……这些数据相比动辄数千万上亿的重大项目投资似乎并不起眼,但涓涓细流能汇聚成海。在这次职工创新大会上,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职工带来了他们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等产业领域取得的375项优秀创新成果。这些都是近年来全省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和职工“五小”活动的成效。据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五小”活动为例,仅去年开展的“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五小’凝聚职工智慧”专项活动就实现节创经济价值26.47亿元。
正如在职工创新大会上,劳模工匠代表们站在舞台上向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劳动者们发出倡议时所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