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笔记的前一天,一个公众号刚好推送日本经济没落的解说视频,我觉得网络一定偷窥了我的电脑,要不就是占有了我的思想,现在应该什么时代呢,互联网、信息、智能、5G、大数据,不由得感慨,中学的时候时候常出现的一个标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

没有看完书第一时间写,是懒拖沓,也是这几天一直在学习专业的东西不想思路被打乱,当时写和现在写的感受一定不一样,至于那个更符合,就不得而知,无法验证。

60年代开启日本企业进入创造神话的阶段,“与巨人的正面对抗”的名字很贴切,能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杀出来一条血路,应该被称之为神话,用现在追星圈的一句话叫杀疯了。

质量的差距,市场竞争上的打击格外沉重,现在我们应该想象不到的日本企业曾经和低劣产品划等号,国内、国际市场毫无竞争力,备受打击的日本企业进行了疯狂的阻击战,其中日本民族强烈的胜负欲起到了关键作用,员工超强的工作欲望,不知道战前就这样,还是战后的应激反应才会产生强烈的劳动意欲,日本员工实际劳动时间永远高于规定时间,也许他们也迷信着996是福报吧。不过如果没有杀出重围的决心和努力,那么日本企业很有可能就是乌江自刎的项羽。

书中一直有描述日本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带给日本企业作用力,无论是川崎制铁还是小松制作,或是索尼、松下、抑或是已经消失的柯达,他们的腾飞都脱离不开日本精神,他们需要生存,需要创造神话,日本所处的时代赋予了日本企业这样的使命,也赋予了日本员工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个概念演变到中国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在吃不饱饭的年代出现两弹一星,为什么可以,因为被打怕了,被威胁怕了,也穷怕了,更因为国家需要,看过一个社会学研究的演讲,说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伪装成的一个国家,伪装是引号,电视剧功勋于敏篇中一段对话台词,“我们造的是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

今天和一个同事聊天,我很羡慕她画画的天赋,她说羡慕我能踏实下来看书的劲,我说任何事只要努力就可以达成的没啥好羡慕的,画画是需要天赋的,只有天赋才需要被羡慕,其他能通过模仿可以超越都是不值得羡慕,但是值得学习,日本企业就是把模仿和超越发挥的淋漓尽致,当然其中也有很多死在的路上,也很多是无奈之举,作为一个现代化资本“殖民地”他们生存更难,感受最深的就是日本的钟表行业,几次比赛,日本钟表行业坚持不懈到最后的被比赛踢出局,因为他们超越了主子,从这里开始日本企业的发展就带着悲剧的色彩了,因为他们不得不屈从于世界上各个行业制定游戏规则的企业,这些企业有欧美国家依靠,任何企业都无法独立于国家存在,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围追堵截中创造神话的日本企业,除了技术的钻研,把规模化生产的边际效益原理发挥到极致,还有日本企业家的信念,可以引进的技术是机会,量产是机会,设备是机会,外企参观是机会,只要有机会,他们就可以让机会变成可能,然后放大,就像这个国家一样只要有机会日本的军国主义就会抬头。

最后日本企业沉淀下就是具有日本特色的企业文化,也可以叫日本式的经营,今天看华为的企业文化,个人以为和那个时代的日本企业文化很相似,追求长期发展,艰苦奋斗,员工利益大于资本,多角化经营,但最后日本企业没控制住自己变成了资本的午夜狂欢,然后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