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故事与哲理,钟为什么慢了二分半?(钟表的故事感悟)钟表的故事 哲理,
科学故事与哲理,钟为什么慢了二分半?
1672年的一天,法国天文学家李希尔受法国科学院的委派,带着钟、观察仪器等东西,来到了南美洲圭亚那的卡宴岛。卡宴岛位于赤道附近,在那里可以清楚地观测火星冲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李希尔来到卡宴岛的第二天,就投入了天文观测。过了一段时间,李希尔发现了一件怪事:一些天文现象出现的时刻与他的钟的时刻有点不一致。通过计算,钟每昼夜平均要慢二分半。钟怎么不准了?要知道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钟,而是很精确的天文摆钟。这样的钟绝不可能每昼夜慢两分半,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开始,李希尔怀疑自己这只钟出了毛病,经检查又没发现。李希尔去问别的旅客,旅客告诉他说,他们带去的钟也慢了。李希尔只好把钟调快一些,他转动钟摆锤下的螺丝,使摆锤上升,把摆长缩短了将近3厘米(钟摆越长,走时越慢i钟摆越短,龙时越快),这样钟就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后来,李希尔回到了巴黎,发现钟又不准了,这次每疑夜刚好快两分半!他只好把锤重新放长了三厘米,钟又准确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巴黎和卡宴岛两地的时钟快慢恰好是两分半之差?李希尔思考起来了。
假如宇航员起飞时是30岁,送别他的儿子刚10岁的话,等宇航员一年后重返地球时,他的年龄是31岁,而前来迎接他的儿子却已是60岁的老人了,这是带有浪漫色彩的推想。这种“钟慢”“尺缩”效应目前虽未能直接看到,然而却得到了科学的证明。如,在实验室里加速x介子,x介子的半衰期是17毫微秒(1毫微秒=十亿分之一秒)。当x介子的速度达到每秒二十九万公里时,它的半衰期是69毫微秒,为原来半衰期的四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1971年美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环绕飞行的原子钟实验:将两只极为精确的同步原子钟,一只留在地面,另一只放在飞机上绕地球飞行。飞行一圈以后对钟,结果,飞行的钟确比地面上的钟慢了592100秒,即一百亿分之5.9秒。
上述事实生动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随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那种把时间、空间与物质割裂开来,认为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