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手表,瑞士表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手表俨然已成为瑞士的某种象征,这也是瑞士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在世界钟表业几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瑞士手表曾攀上风光无限的顶峰,也曾滑落至衰退的低谷。尽管如此,瑞

说起手表,瑞士表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手表俨然已成为瑞士的某种象征,这也是瑞士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在世界钟表业几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瑞士手表曾攀上风光无限的顶峰,也曾滑落至衰退的低谷。尽管如此,瑞士如今仍将“钟表王国”的桂冠牢牢地戴在自己头上, “Swiss Made”、“日内瓦印记”等更是象征瑞士制表品质和标准的金字招牌,代表着精湛的制表工艺和精准走时。

历史上向来“低调”的瑞士是如何在欧洲“列强”中脱颖而出,一步步发展成“钟表王国”呢?

毗邻“钟表大国”

钟表最早诞生的国度是法国,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时钟表是1305年制造的一台法国钟,安装在博维大教堂上。不过开创的不一定就能成为行业老大,例如发明了手机的品牌是摩托罗拉,做大的是诺基亚,如今诺基亚又被苹果拉下神坛。

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度和瑞士钟表业的关系最为密切。瑞士是一个面积只有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被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包围”,受地理位置影响,官方语言就有法德意几种并存。由于瑞士的隔壁法国和德国都是钟表强国,瑞士钟表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而瑞士钟表业最发达的地方,主要位于法语区。历史上,法国和英国一直是死对头,双方“撕逼”了100多年,即历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在这场世纪之战中,法国最终获胜,于是慢慢开始发展壮大。

当时的法国可是铁板钉钉的钟表大国,钟表珠宝等奢侈品的需求量最大。而当时的瑞士靠给各国封建领主当雇佣兵生活,相对贫穷,没有闲钱去消费奢侈品,无消费市场,自然没人去生产。

宗教斗争与瑞士制表兴起

而瑞士钟表真正开始发展,要从宗教斗争说起。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最显眼的建筑往往多半是教堂。也正是因为宗教影响力大,派别多,所以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基督新教由于长期受到罗马天主教会的压迫,新教徒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于,反抗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运动爆发了,并很快蔓延到整个欧洲,法国的新教徒也卷进其中,受到迫害。一些新教徒就逃到了邻近法国的日内瓦,在这些人当中,也包括一批优秀的制表师。

1540年左右,新教领袖约翰·加尔文(JeanChauvin)来到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加尔文崇尚节俭,他禁止日内瓦当地人佩戴奢侈的金银首饰,但他认为钟表是做科学的东西,没有禁止,这促进了后来瑞士表的“江湖地位”。从法国逃到日内瓦的制表师,结合日内瓦当地的金银首饰工艺,打造出精美绝伦的钟表,日内瓦的钟表业得以迅速发展。

1601年,世界上第一个制表行业工会——日内瓦制表工会应运而生。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到了17世纪末期,日内瓦发展成了制表中心。

彼时,日内瓦的制表厂已达数百家,趋于饱和。到了17世纪后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废除了《南特敕令》,颁布《枫丹白露敕令》宣布基督新教非法,于是一些新教徒又迁移到日内瓦北面的汝拉山谷、纳沙泰尔地区。

山谷地区一年约有四个月都是大雪封山,当时通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冬天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很难出去工作,也无法种植农作物。而制表不需要太大场地,家庭作坊就能完成,不但能借此谋生,还能消磨时间。因此,钟表业在这里也渐渐发展起来。

从低端制造到逐步领先英法

在17、18 世纪,主导欧洲钟表业的都是主打高端钟表的英国人和法国人,诸多重要发明改进,都是由伦敦和巴黎的钟表师傅完成的。例如发明了陀飞轮的现代制表之父——Breguet宝玑大师出生于瑞士,在法国开办工作室走上事业巅峰,专为皇室贵族打造钟表,他的顾客有大名鼎鼎的路易十六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拿破仑和约瑟芬、那不勒斯王后卡洛琳等等。

宝玑大师逝世后不久,一场无可阻挡的制表工业革命随着时代转变悄然降临。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生产力向前大步迈进。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蒸汽火车铁路在英国诞生,随后,新建的铁路在欧洲及美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们对于可携带的准确计时工具需求越来越大。铁路把各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也带来时间差异的问题。于是标准时区首先出现在美国,其后欧洲直至全世界都设立了时区标准系统,从事国际贸易及经常旅行的人士,都提高了对时间的重视,对钟表的需求量日益旺盛。

当时瑞士钟表业长期处于制表领域的低端,为了压低成本,瑞士钟表商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区域分工体系。冬季农闲时,钟表商利用乡村商店,将制表原料派发给各地的农民,特定地区分配特定部件。农民利用农闲将其加工为半成品,再回购并统一送到城里的制表大师手中,组装为成品。

凭借这种方法,瑞士制表业在制造成本上远远低于当时雇佣城市工匠的英法制表商,瑞士手表在19世纪逐渐取得对于英法钟表业的优势地位。1800年,世界总产量达到二千五百万只,其中瑞士钟表占了产量的三分二。在与英法钟表业的竞争中,瑞士钟表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高端品牌。现在钟表业顶端的百达翡丽,创立于1839 年,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

来自美国的机械化冲击

然而,瑞士制表业并没有在打败英法的喜悦中沉浸多久,因为一个更强大的对手美国出现了。南北战争后新兴的美国制表业大量使用机器。美国人追求产品标准化和零件互换,足以兼顾产量和质量。短短数年,物美价廉的美国表产量从1858 年的1.4 万块提高到1864 年的11 万块,给瑞士钟表业以巨大冲击。

1868 年,IWC品牌创始人Florentine A. Jones 从美国移民到瑞士,开办了国际制表公司,将美国生产模式引入瑞士。从此瑞士手表告别了过去利用农闲生产的乡镇企业模式,通过工业化生产一改过去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瑞士原有的区域分工模式很快被机器生产与流水线组装取代,瑞士制表迈向现代工业化。

19世纪,瑞士及美国的工厂已进行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手表。美国的Waltham钟表公司是其中的代表者。他们成为采用先进而精密的机械制造钟表技术的先驱。美国钟表高水准的成就甚至引起瑞士同行业的妒忌。瑞士制表厂决心走向改革创新之路,提高产品档次,对技术精益求精。以其更精密、更先进的机械及技术、富于经验的设计师及工人,瑞士最终击败了美国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最重要的一点是,瑞士制表的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功能及设计款式。例如百达翡丽就以欧洲皇室名字来命名其钟表,推出了维多利亚女王型(Queen Victoria)、阿尔伯特王子型(Prince Albert)及其它名字响亮、型号独一的钟表,专供皇室富商购买。

腕表逐渐取代怀表

到20世纪初,瑞士已经是世界钟表业的领头羊。这时腕表开始流行,并逐渐取代怀表的地位。同时,瑞士引进了两个伟大的表匠Pierre Frederic Ingold和Georges-Auguste Leschot发明的新技术,即可快速和精确生产带齿轮的夹板和主夹板并发明了可替换的内部零件,为钟表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铺平了道路。

1906年,卡地亚(Cartier)为著名飞行家Alberto Santos-Dumont制造了一只腕表,使他在飞行中亦可方便地看时间。这一创新十分成功,卡地亚更于1911年正式生产Santos-Dumont型腕表供应上流社会人士,这也是第一款公开发售的商业型号腕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20年代未,腕表的产量已大大超越了怀表,除了方便的因素外,可外露的特点更是顾容购买手表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由此推动了各式各样外观设计的腕表以吸引顾客:方形、蛋形、圆形等设计纷纷出现。加上各种特意的装饰,手表已成为一种令入眼花缭乱的商品。1926年,第一枚自动上弦的腕表诞生。而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

经过与各国竞争对手的反复较量,到了二战结束时,瑞士终于成就了制表霸主地位。二十世纪60 年代末期,世界上每两块新手表中就有一块来自瑞士。

石英危机和机械复兴

20世纪70、80年代,这是瑞士表一败涂地、溃不成军的年代,也是瑞士表找准定位、绝地反击的年代。

1970年代,由于太空及电脑科技带动了人们对高科技的兴趣,就像其他新兴的科技产品一样,石英科技开始主宰手表工业,人们开始厌烦机械手表需要每天去上发条,而工业界也有悲观的人士认为机械手表势将没落。

其实,电子表、石英表都是瑞士人先发明的,但却没有受到重视,一直沉浸在传统制表的美梦之中。不料,半路杀出一个东瀛高手——精工,1969年精工量产了石英表Astron,立刻震惊了整个表坛。因为瑞士表向来以精准著称,可是精工的石英表比最准的瑞士机械表还准得多,而且价格便宜不少。在精准便宜的石英表的打击之下,许多瑞士钟表企业一蹶不振,有些放弃了机械表制作,转而做起了石英表。当时,甚至有人断言,机械表即将成为历史。

此时黯淡消沉的瑞士表坛,出现了一位“救世主”——斯沃琪集团创始人尼古拉斯•G•海耶克。他以振兴整个瑞士钟表业为目标,锐意改革整个行业。

1983年,他推出了价廉物美、时尚动感的斯沃琪石英表,让瑞士制造美名再次传遍全球,顺便也抢回了许多被日本石英表占领的市场。接着,他整合了两大钟表公司ASUAG和SSIH,合并成一个超级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我们熟知的浪琴、欧米茄、雷达、天梭等,都是斯沃琪集团旗下的“兄弟姐妹”。

更重要的是,海耶克复兴了瑞士机械表。在他的领导下,“好表”的定义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也许光比走时,机械表确实不如石英表,但是机械表讲究工艺和打磨。于是,瑞士表从读时工具向奢侈品过渡,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瑞士表,除了看时间,还负载厚重的历史品牌价值,价值的体现来自于稀有,确保少数人能把玩得起。

全面复兴登峰造极

海耶克力挽狂澜,瑞士表终于迎来了全面复兴。自此之后,瑞士表将钟表的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现在瑞士表的主力军依然是传统机械表,但这并不表示瑞士因循守旧。恰恰相反,瑞士把制表这门技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材质到机芯,瑞士表在近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材质方面,从王金、魔力金,到硅、碳纤维……都令人叹为观止。机芯方面,走得越来越准,动力储存越来越长。天文台表的机芯日差在-4到+6秒之间。而劳力士的顶级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更是将腕表的日差控制在正负两秒的范围内。以前的机械表,动力储存通常只有40小时,现在,三天动力储存已经成为许多腕表品牌的标配。

此外,各种传统工艺,如珐琅、玑镂、金雕、镂空、细木镶嵌、马赛克镶嵌等,也为瑞士表加分不少。也许其他国家的少数品牌也有类似的工艺(如精工集团旗下的贵朵),但很难像瑞士那样形成强大的整体。

瑞士表的强大,是一种整体的强大,它不依赖单个品牌,而是以众多品牌的力量,造就出瑞士表的辉煌。就像中国乒乓球,超一流高手永远不止一位,就算其他国家的选手超水平发挥,拿下一位中国超一流高手,后面还有第二位、第三位在等着他。

在制表方面,除了技术,设备也是关键的一环。很多精良的制表设备,同样产自瑞士。就拿数控机床来说,有些价格高达200多万欧元一台,制作出的零件,误差只有零点几微米!一些大厂里,这样的数控机床有十多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瑞士不仅垄断了制表技术,还垄断了制表设备,厉害得很有资本。

之后,通过各公司有计划的兼并收购行动,钟表业四大集团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它们分别是瑞士斯沃琪集团、劳力士集团、历峰集团和法国路易铭轩集团。

近些年,德国表发展也很快,顶级的德国表几乎和一些瑞士大牌平起平坐。而瑞士表的老对手日本表也在虎视眈眈,在石英技术领域,日本已经一骑绝尘,而中国钟表业品牌化战略推进,也让中国制造崭露头角。风起云涌,将来世界制表领域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关注“环球藏表家”

了解更多钟表知识、行业资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