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钟”情——走近钟表修理匠谭鸣(钟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钟表的故事 哲理,
▲ 谭鸣和他的钟表维修店
过去,家里的东西坏了,主人不会轻易遗弃它们,而是抱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态度去修理。那时的人们,对物件持着一种朴素、诚挚的感情。家住市中区白马镇52岁的钟表修理匠谭鸣,是那段岁月的见证人。今年,是他进入钟表维修行当的第30个年头。
谭鸣青年时进入钟表厂,当了3年学徒。他告诉记者,在传统技艺里,师承是一门技术得以留存的关键,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了师承关系,手艺就不会失传。
学了修理钟表的手艺,谭鸣在钟表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因为工资低,他决定从钟表厂辞职,出来当个体户。“那时候,丢掉铁饭碗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谭鸣说,自己为此背负了家人多年的怨气,“后来,很多行业的铁饭碗被打破,他们才知道,有本事才是真正的铁饭碗。”谭鸣笑道。
谭鸣自立门户修钟表,当时石英表大行其道,机械表成了人们瞧不上的货色。但谭鸣认为,机械表肯定会成为今后的趋势。于是,他开始悄悄钻研机械表维修,经常去地摊上淘书,专业书籍堆了几箱子。那时没有网络,书籍也匮乏,有一次,为了买一本钟表维修专业书,谭鸣花了半个月的工资。
谭鸣说,修钟表要耐得住寂寞,做这项工作急不得。他回忆,自己曾经修过一块表,那是一块日本产的石英表,送来时已经“面目全非”:游丝断了、自动轴承也坏了。客户带着它去了几个大城市维修,结果都说没救了,最后通过朋友找到谭鸣这里。谭鸣发现,表还有救,主要是一个重要的配件坏了,其他人无法提供,所以修不了。经过一周的努力,谭鸣终于锻造出维修所需的零配件,赋予了这块表新生。
谭鸣的工作台上叠放着很多铅笔盒,每个铅笔盒中都依次摆放着修钟表所需的零配件。零配件装在塑料小圆盒中,每个盒子上都贴着标签,注明名称与型号。但这些用数字与字母组合的标注,平常人根本看不懂,这是谭鸣的“独门秘方”,琢磨出这些,需要时间的积淀。“修表、修人、修心”,是谭鸣维修钟表多年来总结的道理。他告诉记者,修钟表让人懂得敬畏时间、敬畏和时间有关的一切。正因为如此,他和很多顾客都成了朋友。
谭鸣告诉记者,钟表除了可以看时间,还承载着其他意义,或代表一种财富,或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他曾经用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块钻石牌手表送给父亲,如今,虽然父亲已经过世许久,但手表仍然“滴答滴答”地走着,记录着时光,也记录着回忆。谭鸣说,上个世纪,钟表属于“奢侈品”,人们格外珍惜,当钟表出现故障时,人们想到的是赶快送去修一修,而不是重新买一块。那时候,谭鸣店里生意很好,每周要修几十件钟表,越是接近过年,生意就越好,每年的腊月是谭鸣最忙碌的时候。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接踵而来的是钟表维修行业的寒冬。谭鸣学会了维修手机,并用修手机的收入贴补钟表维修店,因为他不想放弃这门手艺。周围的钟表维修店基本都关门了,谭鸣的老婆和孩子也多次劝他改行,但他舍不得这门手艺,选择了坚持,一坚持就到了现在。
“我陪伴了钟表30年,钟表记录了我30年时间,这份感情丢不下。”谭鸣一直想找一个年轻人传承自己的手艺,却成了一件难事。“一方面,现在使用钟表的人越来越少,这个行业跟不上时代了;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耐不住性子、耐不住寂寞,对维修钟表这个行业根本没兴趣。看来,我的手艺后继无人啦!”谭鸣感叹。
来源:内江新闻网
获取更多内江本地劲爆资讯
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内江身边事儿(NJ-shenbianshi)
我们的微博:@内江身边事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