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故宫瑞兽甪端,与成吉思汗还有个故事(蚂蚁钟表故事简介)蚂蚁钟表故事,
《清宫兽谱》载如下:“角端,似猪,或云似牛,角在鼻上。出胡林国。《宋(书)符瑞志》曰:角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耶律楚材谓为旄(毛)星之精,灵异如鬼神。”
“甲申,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谓侍卫者曰:汝主宜早还。帝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帝即日班师。”
上述见于《元史·耶律楚材传》。公元1219年,因为派往中亚强国花剌子模的商队覆灭,成吉思汗率军亲征花剌子模。此次西征历时五年,《元史》将成吉思汗班师原因,归于瑞兽角端的出现。
今年元宵节时,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首部儿童音乐剧《甪(lù)端》登上国家大剧院。故宫文物藏品中,多有甪端造型的香薰,如太和殿宝座前两侧,即陈设有甪端香薰。
故宫瑞兽甪端其实就是让成吉思汗退兵的角端。
史籍多写作角端。《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甪字,《康熙字典》认为甪字是角字之伪,一角正立,不斜,因此名叫角端,甪字可能是角字省笔而产生的。
依《康熙字典》,伪作甪端出自《字林》《正韵》。用甪字替代角字,大概在明清之时。
甪字又见于人名、地名。汉代有“商山四皓”中的周术,号甪里先生,今天苏州的甪直古镇、嘉兴的甪里街,地名都和甪里先生有渊源。角字古音读如禄,甪里先生也可作角里先生。
角端为什么会“好生恶杀”,又为什么“言四方语”,耶律楚材并未说明。从史料中抽丝剥茧,关键正来自这一“角”上,甪端词义不明,不如写作角端。
何时何地 角端出现
成吉思汗遇角端而罢兵一事,历代史家众说纷纭,在时间地点上都各有分歧。
《元史》所载应源自《耶律公神道碑》。
元人盛如梓撰《庶斋老学业谈》,引耶律柳溪诗句“角端呈瑞移御营,扼亢问罪西域平”,并收其自注:
角端日行万八千里,能言晓四夷语。昔我圣祖皇帝出师问罪西域,辛巳岁,驻跸铁门关。先祖中书令奏曰:五月二十日晚,近侍人登山见异兽,二目如炬,鳞身五色,顶有一角,能人言,此角端也,当于见所备礼祭之,仍依所言卜之,则吉,此天降神物,预言吉征也。
辛巳年是1221年,甲申年在1924年。耶律柳溪是耶律楚材之孙,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元史》在时间上记载有误,耶律柳溪的说法更为可信,角端出现的时间应在辛巳年。
角端出现的地点同样有争议。铁门关一说,多被认同。铁门关是何处?《大唐西域记》中有记载,大致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南500里。
再如《蒙古源流》说是在大雪山,即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耶律柳溪说“侍人登山”所见,此说也很合理。
还有不少说法,如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说是流沙河,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是西印度。
复盘蒙古军西征,一路暴虐,对反抗城市施以残酷报复,遭遇花剌子模末代苏丹札兰丁顽抗。正是在1221年这一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军,一路追击札兰丁至印度河。
角端可能出没的地方,构成了一条成吉思汗的西征路线:出铁门关,经大雪山,至印度河北岸一举击溃了札兰丁军。
耶律楚材有“先见”
札兰丁当时被哲别和速不台所部包围。大战之后,札兰丁跃马渡河,逃入印度,残军仅剩4000余人。
成吉思汗命八剌等率军2万入印度继续追击,直至次年夏,蒙古军不耐酷暑,方才退兵。成吉思汗本人,这段时间一直在大雪山以南、印度河沿岸活动,清剿札兰丁余党。次年听闻西夏有变,才决意东归。1225年春回到蒙古。
近人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中,把见角端一事放在了印度河边,札兰丁跨马渡河,被成吉思汗盛赞“好一个健儿”,成吉思汗沿印度河岸北行,酷热难耐,河滨来一大兽,“身高数丈,形似鹿,尾似马,鼻上有一角,浑身绿色。”
明代小说《英烈传》中,李文忠大军兵过红罗山,追杀元太子于乌龙江边,结果江上显出一条铜桥,让元兵得以渡江,红罗山上见一神兽,“身高六尺,色苍乌云,头上一角,碧色的一双眼睛,如笙如簧地叫响”。军师刘基称,有金甲神曾托梦赠诗,诗中有言:“卯金刀头角蛟精,未头一角尔峥嵘。须念机关无尽泄,角端见外一身清。”自此收兵罢战。
《英烈传》的情节可谓成吉思汗西征的翻版。
在蒙古,耶律楚材一直扮演类似先知、巫师的角色。《元史》载:“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1222年8月,长星见西方,长星即彗星,耶律楚材预告“女直将易主矣”,一年多后,金宣宗果然驾崩。
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称“耶律楚材善博物,尝扈从西征。其记西域事甚多,如云:八普城西瓜大者重50斤,可以容狐……及角端等事,皆古今传记所不载也。”耶律楚材未必善卜,但肯定熟识掌故。
角端有两大神奇能力
“角端”是什么动物?学界提出不少猜测,如羚羊、野牛、疣猪、长颈鹿等,同样有说,角端和麒麟是一回事。
角端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并举多种异兽:麒麟、角端、騊駼(táo tú,良马)、橐驼(tuótuó,骆驼)、蛩蛩(qióng,状如马的异兽)、驒騱(tuóxí,野马名)、駃騠(juétí)、驴驘(lǘluó,驴骡)。这些异兽均与马相关,包括麒麟,汉时常作“
驎”。
东汉张揖说角端像牛:“角端似牛,其角可以为弓。”东晋郭璞说角端像猪:“似猪,角在鼻上,堪作弓。”《尔雅翼》认为“端”字当写作“貒”(tuàn)”,貒是野猪。
元代还出现角端似大蛇的说法,如《农田余话》载,元惠宗至正十年,逢江浙会试,贡院里突然一阵喧哗,“以为见大蛇。或言见怪兽,莫测所在。或言旧在武库自中大蛇。”因此那年考试就以角端为题。
唐宋时,角端开始被祥瑞化,成为瑞兽。唐代《开元占经》引南北朝时孙柔之《瑞应图》:“角端日行万八千里,能言,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隐之事,则角端奉书而来。”
由此,角端被赋予两大特长:一是善跑,日行十万八千里,也就是孙悟空一个筋斗的距离;二是能说,多语种天才,因此通晓八方,遇到圣明君主,就会献书。
元代之后,角端被不停拔高。如元人王恽《秋涧集》中说角端“极壮大”,元人白珽诗注中说角端“其高如浮图”。
到了明代,在王世贞《宛委余编》中,角端已经高达数十丈:“元太祖西征至印度,遇大兽,其髙数十丈,角如犀牛。”
古人喜欢独角兽
古人想象出了各种独角兽,角端之外,还有辟邪、天禄、麒麟、獬豸、白泽、谛听、狻猊、飞廉、穷奇……
见于《山海经》中的独角兽,如:
狰。“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
駮。“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麒麟、獬豸,常和角端相混。三者中角端出现最晚。
先说麒麟。麒麟是雌雄合称,雄为麒,雌为麟。《说文》释:“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
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孔子见到后说:“麟也。”
这一年孔子著《春秋》完稿,麒麟降世而被杀,令孔子哀叹“吾道穷矣”,自此绝笔,所以有“《鲁史》麟绝”之说。
孔子是麒麟儿,一说其母颜氏祈祷于尼山,遇麒麟而生孔子,另一说见于王嘉《拾遗记》,称孔子为水精之子:“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
再说獬豸。獬豸源自古代神兽辅助人们决狱的传说,亦称“廌”。古代“法”字本写作“灋”,偏旁为“氵”,取意为平之如水,右边的“廌”即指獬豸。
头戴獬豸冠是楚国传统。《晋书》引《异物志》说:“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楚王尝获此兽,因象其形以制衣冠。”
由隋唐至宋,獬豸冠仍是执法者标配,宋代御史大夫朝服绣以獬豸,冠獬豸角。“其梁上刻木为獬豸角,碧粉涂之。”
明清时期獬豸和麒麟的形象常被混淆,因为两者都具有龙形外表。
独角为什么吉利
史籍中,对明君名臣的神异描写,和神兽有相通之处。《元史》称耶律楚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而且善断“疑狱”,简直是獬豸加角端的化身。
独角兽为何会成为瑞兽?人为搞怪而已。
自汉代起,谶纬之说开始盛行,伪托天命圣贤,神化儒学,为皇权正统性寻找“天命”,其实就是要把统治者神秘化,就是在故弄玄虚。
东汉王充在《论衡·异虚》中指出,独角兽,未必是一只角,也可能是“共抵一角”,就是两角两尖相并,又称“并角”。汉武帝捕获的麒麟,就是并角:“汉孝武皇帝之时,获白麟,戴两角而共抵,使谒者终军议之。军曰:夫野兽而共一角,象天下合同为一也。”
《南村辍耕录》对角端的象征之意做了全面总结:“夫一角者,所以明海宇之一,而万八千里之涉者,所以示无远弗届。此又天将开天下于大一统之象也。”角端的一角,象征海内一家、虽远必达。因此,独角兽的出现,就是天下一统的征兆。
《元史》中耶律楚材只告诉成吉思汗角端是“好生恶杀”,《神道碑》中耶律楚材说角端是“恶杀之象”,《宋书》则借耶律楚材之口,给角端加了点料,说角端是“旄星之精,灵异如鬼神”。
史家对于角端的考证,少见关注“旄星之精”和角端之间的联系。
“旄星”是什么星?旄星又名旄头星,又名昴(mǎo)宿,是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
《西游记》中昴日星官是只大公鸡,帮孙悟空收服了蝎子精。昴在日语里叫“斯巴鲁”,爱车一族应该很熟悉,斯巴鲁还有联结、统一之意。
角端可能是牦牛
星精指星的灵气,星精降世,敬之则吉、谤之则凶,这是迷信。
星精幻化,不只附会成神兽、圣贤,连花椒都当过玉衡星精。
史上有李白是太白星精,萧何是昴星精等传说,《水浒传》中“毛头星”孔明也可算昴星精,毛头星就是旄头星。
《诗经》说“孑孑干旄,在浚之郊”,旄的意思是旗帜,以牦牛尾为饰的战旗。据《说文》,旄指牦牛尾,牦牛也作旄牛。
《史记》说“昴曰旄头,胡星也”。旄头代指北方游牧民族,也就是胡人。为什么旄头星精会和天下太平联系在一起?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中说,旄头星摇动,预示胡兵大起。那么旄头星落,意味着胡人退兵,自然天下太平了。旄字还有个引申义,就是混乱。
李白诗中常以“旄头”用典,如“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君王按剑望边邑,旄头已落胡天空”“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南宋诗词中的旄头自然指元。吴潜有词“见说旄头星落,半夜天骄陨坠,玉垒阵云收”,旄头星落、天骄陨坠指的是蒙哥攻宋,在钓鱼城下身亡之事。
《说文》说角端“角善为弓”,古人诗词多咏角端弓,李陵曾经赠送给苏武十张角端弓。角端应该是真实存在的,神兽之角不可能如此常见。
《说文》又说角端“出胡休国”(又作胡林国、胡休多国),胡休国指鲜卑。北魏时鲜卑入主中原,仍被称作“旄头之民”。据《后汉书》载,鲜卑“盖异于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者。”
由此推断,角端牛或是牦牛,角端弓是把牦牛角用于制作弓梢。
耶律楚材的说法虽有典有据,但因果说反了。角端征兆太平,因为预示胡人休兵罢战,用在成吉思汗身上,有点讽刺。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
(原标题:甪端不妨叫角端)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五柳七
流程编辑:TF065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