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庆凯 刘亮

刚刚,2021年央视“3·15”晚会闭幕。今年的晚会干货满满,曝光点名了知名企业的违规违法问题,涉及人脸识别、招聘平台、老年人手机、名表维修、瘦肉精、汽车变速箱、搜索引擎医疗广告等。一起看看,都点了谁的名?

科勒卫浴、宝马等门店偷“人脸”

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购物可以刷脸支付、乘坐火车可以刷脸进站、使用智能手机的时候还可以刷脸解码……然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些门店的摄像头已悄悄偷了你的“人脸信息”。

晚会曝光了科勒卫浴全国门店安装了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摄像头,收集进店顾客人脸信息,并能精准识别个人年龄、性别、进店次数,甚至心情。

记者在上海接连走访了三家科勒的卫浴,其中一家门店的薛经理承认,科勒卫浴确实装了他们公司具有人脸识别的摄像头。

据悉,科勒卫浴在全国上千家门店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消费者只要进了其中一家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自动生成编号,以后顾客再去哪家店,去了几次,科勒卫浴都会知道。

除了科勒卫浴,记者还在无锡宝马汽车4S店记者发现了瑞为公司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在港汇恒隆Max Mara专卖店,记者看到了万店掌公司的摄像头。

除了苏州万店掌公司,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雅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同样为不少商家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

智联等招聘平台:有钱就能买简历

你在求职平台上发布的求职简历,可能正被明码标价地“贩卖”。

在315晚会上,智联招聘、猎聘、前程无忧都被点名了。点名的原因是在这些求职网站上,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企业账户的注册,伪造的资质申请也可以通过。这意味着,企业账户不管资质如何,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求职者的完整简历。通过这样的方式,求职平台上的大量简历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不法分子的黑手,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

警方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地警方破获多起类似案件,仅在其中一个嫌疑人的一块硬盘当中,存储的这种公民简历数量就达700多万条。其潜在的数量可想而知。

手机清理软件将老人推向诈骗深渊

70多岁的李女士通过智能手机看新闻、小说时,手机屏幕总会自动蹦出一些“安全提示”:“病毒”“垃圾”“内存严重不足”,按照提示李女士清理了手机,但她发现这些“安全提示”越清理越多,手机越用越慢。

日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监测,在一款小说阅读软件里,正常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安全清理”提示,工作人员点击后,下载安装了一款叫“内存优化大师”的App,自动清理过程中又继续蹦出“清理手机缓存”提醒,点击后,手机又下载安装了“超强清理大师”。

不断“提醒、下载、清理”,同样路径接力重复,手机上接着又安装了“智能清理大师”和“手机管家PRO”。然而测试人员对“手机管家PRO”进行测试后发现,这款APP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清理手机垃圾,背地里实则在不断偷偷大量获取手机里的信息。

工作人员提示:这些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给他们被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于是,各种低俗、劣质,甚至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和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机上,使得一些老年人上当受骗。

360、UC浏览器虚假医疗广告泛滥

在UC浏览器和360搜索上,充斥着各种虚假医疗广告。

近年来,315晚会针对互联网中的虚假广告问题进行过多次曝光,官方也屡次严厉打击此类行为。那么,这些广告为何还依然存在呢?

原来是代理公司们变狡猾了!据360上海广告总代理经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称:“在网站里面不能有任何品牌。把微信推给人去聊聊,聊完之后卖产品。”

通过这样隐蔽的方式,只要网友或患者在浏览器中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就会弹出相应网友分享治好疾病经历的虚假广告,广告中网友通过自述的方式称,自从认识某老师,按照老师给的方子,血糖恢复稳定,胰岛素都停用了。

但事实上,类似的医疗广告目的是为了让网友最终添加某个“专家”“医生”的微信,购买其产品。但广告中的专家和疗效等都是子虚乌有,连评论也是事先写好的,不管有无资质,交了钱给代理公司制作就能上。这样的虚假广告在浏览器上不尽其数。

又见瘦肉精!河北青县惊曝瘦肉精羊

青县是河北省一个重要的养羊基地,每年大约出栏70万只羊。关于如何养羊,青县的养殖户都有一个秘密,对陌生人基本都是三缄其口。

只有对熟悉的人才会透露,这里的羊在饲养过程中添加了瘦肉精。

“瘦肉精”会在动物组织内形成残留,消费者食用后直接危害⼈体健康。我国在2002年就已经严禁瘦肉精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青县一名饲料推销员称,加瘦肉精这种事“差不多有十年了”。有贩羊的经纪人称,加了瘦肉精的羊“一只多卖五六十元”。当地人在运输过程中,一般会在运羊车上装载几只没喂过瘦肉精的羊应付检查。

一肉联厂负责人称:“无锡有客户,天津也有客户,河南也有客户。”记者在屠宰场对羊肉进行了瘦肉精快速检测条检测,结果呈阳性。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青县相关部门一直在严查违规添加瘦肉精行为,但是养殖户说他们都有各种渠道得到消息提前应对。

被“瘦身”和“翻新”的钢筋

上万吨被“瘦身”和“翻新”的不合格钢筋正流入工地,严重威胁建筑安全!

315晚会接到内幕人士举报,广东揭阳有一公司在大量采购废旧钢筋。但记者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废旧的钢筋最终被重新“包装”,半个小时即可“焕然一新”,并且均被贴上达到“抗震”标准的“合格”标签。

然而,据有关部门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这些产品是典型的“瘦身”钢筋,其重量和直径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这不仅对工程质量产生极大的威胁,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名表维修内幕:小病大修成行业通病

手表受磁是机械表常见的故障,直观体现就是走时不准。受磁手表正常维修只需要消磁仪进行退磁就可以,通常耗时仅一两分钟。

据央视315晚会曝光,记者先后在6个城市的11家名表维修中心对只有受磁故障的手表进行了体验,只有成都、西安各一家机构按照正常维修流程对手表进行了消磁维修,没有收取费用。剩下的9家则开出了450元到2390元不等的高额维修费用。

所谓的维修名目包括:①更换零部件;②全面保养清洗;③甚至暴力破坏零部件强行修复等。

在长沙国金中心21层名表客户服务中心维修的两块只有消磁故障的手表,在国家钟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程师检验后发现“手表机芯并未拆解过,所谓的清洗保养更换零件也没有做过”,就这样手表简单消个磁,原封不动在店里躺了一夜,2390元修理费轻松到账,好一出空手套白狼。

而在广州万菱国际中心7层名表维修中心,记者的遭遇更诡异:维修人员打开表盖,一个使劲的动作后,手表开始发出异响,真正产生了严重故障……

福特汽车设计缺陷却让车主买单

没有涉水的福特汽车,变速箱却进水了?

不少购买了福特汽车的车主发现,没有进水的变速箱却频频出现生锈的情况。福特4S店的维修人员则称这是进水导致的变速箱生锈。

但事实是怎样的呢?维修人员称,集雨板有一个洞,如果不堵的话,水会从这里往下滴,会滴在变速箱和发动机对接的地方。4S店让车主自费维修变速箱的同时,悄悄补上了集雨板上的漏点。

事实上,针对这个设计缺陷,早在2020年3月份,厂家就有了解决方案,但属于内部通告。换言之,明明是设计缺陷,但各地的4S店却把责任全推到了车主身上。车主也不得不为此掏钱“买单”。

至于为何不会主动告知车主,按照长安福特的解决方案,出现相应故障的车辆在维修时会悄悄进行补救,但还在正常使用车辆的车主,并不知道车辆存在这样的安全隐患。

英菲尼迪:用封口费要求车主签不平等协议

英菲尼迪QX60变速箱故障频发,有车主连续三、四次更换变速箱,对于一些出了质保期的车主,换一次变速箱需要车主自己承担145000元的更换费用。

同时越来越多的英菲尼迪车主发现自己的车出现了问题:车辆异响、油门失灵、刹车失灵。车主直呼:“特别恐怖”。

在一个500人的车友群中,就有200多人的车出现了故障。厂家给出的方案就是更换变速箱,不少人更换了两三次变速箱却问题依旧。

对此,4S店最多给车主延长保修期十年,但是要求车主和4S店签订一份协议,并要求签协议的车主不找媒体、不追究责任。

但这个协议并不针对所有车主,更多的车主还被蒙在鼓里。英菲尼迪4S店和车主签署的延保从2年到20年不等,延保期限取决于车主维权的力度。有车主表示,闹得凶就长一点、闹得少就短一点、不闹就不延保。

就在今天上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1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上发布了2021年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消费环境整体安全感评价得分为7.3分(10分制),总体表现良好。

线下消费环境安全感优于线上

中消协消费监督部主任张德志表示,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来,线上消费持续发力,近七成受访者表示线上消费超线下消费;消费者对于企业和平台发放优惠券、消费券的行为总体较为认可。

“售后保障”“质量”和“绿色环保”是消费者日常最为关注的三个方面,约三成消费者表示最关注的是企业/经营者“售后有保障”(29.6%);相比之下,企业是否“明码标价”,或者是不是“成立时间久”,并不是大多数消费者首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10分制下,消费者对于消费环境整体安全感评价得分为7.3分,其中线下消费的安全感评价要优于线上消费,尽管得分表现不错,但线下、线上消费都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网络评价成为消费决策重要参考

从不同消费领域和问题表现来看,“保健品”和“中介服务”分别位列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商品和服务消费类别之首,主要原因在于个人信息被泄露、遭遇虚假宣传等。

预付式消费行为较为普遍,但后续服务问题多发值得关注;信用消费产品受到认可,信用逾期问题不容忽视。网络评价成为消费决策重要参考,消费者参与情况表现不一,各类APP获取权限的要求容易引发不满。出现消费纠纷后,与网购平台和经营者直接协商解决仍是首要选择。在有过维权行为的消费者群体中,约62.5%表示对于最终维权结果感到满意。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