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老字号离我们很远吗?

不远。就在我们身边——拓东酱油、建新园米线、云南白药牙膏、金花内衣、精益眼镜……

老字号离我们“近”吗?

很远。远到——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找不见了”。

老字号是什么?是我们曾经的、现在的生活所需,直至今天或变为了往事。一座城市需要一种记忆。老字号是大家关于这座城市共同的记忆和情感,而打开“昆明记忆”,足以让人感觉沧桑岁月带来的震撼——

吉庆祥、桂美轩、向阳的火腿月饼曾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伴手礼,甚至是最甜美的记忆;

南来盛咖啡、南屏电影院是最具法式风味的“记忆”,也是很多人浪漫小资的记忆;

金花内衣,德茂衣庄、裕泰服饰是“温暖”、“时尚”的记忆;

昆明电缆是烽火岁月中诞生的中国“第一根电线电缆”……

这些熟悉的、鲜为人知的“昆明老字号”,足以证明昆明从来不缺优秀资源,优秀的产业和优秀的商业。而它们的存亡与发展,就是这座城市昨天,今天,明天的样子,也是你我生活的模样。

A、岁月的回眸者

下午4时,船房村口。

这是与邢坤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带我去见他的老父亲——84岁高龄的邢德才。

从滇池路省人大旁的小巷进去数百米,就是船房村的村口,邢坤很准时地出现在约定地点,骑着自行车在前面带路。逼仄,而且人、车、商贩混行的村道使人感到局促;而看似已经“断头”的村道,走到底,却又连着另一个巷子,曲曲折折。终于明白,邢坤为什么非要带路,像迷宫一样的道路,即便是方向感极强的人,也有些迷糊。

邢德才的家在村子中间,一座独立的7层楼,6、7楼自住,其余全部出租。紧靠6楼的楼道口,是一间大客厅。“我爹,有人找。”邢坤对着7楼扯着嗓子喊道。

少顷,身材魁梧,步履缓慢的邢老先生落座在记者面前,“款”(昆明方言,意指“讲述”)起了昆明,吉庆祥的往事——

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邢徳才,船房村是他的出生地。记事起,所居村子就是一个渔村,几乎家家以捕鱼为生,村内河道纵横,最大的一条河就是船房河,村子因此得名。不过,在他记忆中,小时候不叫船房河,而是叫“菜花沟”,因为一条河都是肆意生长的海菜花。

“我们那时候上昆明,不是从陆路,而是坐船进城,河道一直通到圆通山附近,差不多需要1个多小时。”邢德才八九岁随父母进城,对城里印象最深的是,人真多,东西多,铺子多。但真正对昆明城的认识,还是他到桂香楼当“小青工”(学徒工),那时他才14岁。

按此推算,邢德才进城工作的时间应该是1946年,而昆明60%的老字号就是发端于1900—1949这50年间。有学者认为,这是昆明近代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厚重和鼎盛时期,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之地,其在中国经济版图的地位不亚于今日之上海、香港。比如,当初在巴黎最为时尚的钟表,很快昆明亨得(达)利钟表店也有售卖;欧美流行的电影《独裁者》、《卡萨布兰卡》等大片在南屏电影院也是同期上映;就连硬壳面包等西式餐食,在南来盛咖啡馆也是应有尽有。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追根溯源,缘于滇越铁路和抗战时期。《云南通志》记载,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不但粤、江、浙各省物品,经香港,至越南海防再至昆明,即便是欧美全世界之舶来品,无不纷至沓来,陈列于昆明各大店铺。可见,昆明当时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一方乐土。

不过,这一时期诞生的店铺,至今依然存在的鲜见,真正留存至今的,是抗战时期由江、浙、沪等地迁移到昆的商贾,比如亨得(达)利、冠生园、精益眼镜、桂美轩等。据精益眼镜董事长李瑞林介绍,该公司是1911年,曾经在“高德洋行”眼镜行工作过的中国人张士德等,筹资在上海南京路开设的中国第一家眼镜公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上海迁移到昆创办了“精益”和“大明”两家专业眼镜店,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精益眼镜店。

《云南近代经济史文集》印证了这一说法。据记载,抗战时期的昆明,商业呈现繁荣景象,万商云集,买卖兴盛。昆明的商号由战前(1937年)的2000余家,变为战后(1945年)的30000多家,其中仅在政府登记领证的商号就有10000多家;而入滇款项余额达840多亿元,是1938年的8000多倍。

这或许就是少年邢德才初进昆明城“人真多,东西多,铺子多”最直观的感受。

B、轮回重生里的传奇

在邢德才记忆里,“合香楼”、“桂香楼”、“瑞兴祥”等,是当时昆明为数不多几家大的糕点铺,其中,合香楼创建于1858 年,是云南最早的糕点铺,主要生产“四两坨”(火腿月饼原型)、萨其马、馓子、鸡蛋糕、芙蓉糕等。在桂香楼当了三年学徒工后,邢德才换了东家——福美轩,并断断续续在此打了三、四年“零工”。到1956年,昆明全市商业系统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邢德才所服务的福美轩,由吉庆祥合并了,并改名为“吉庆祥糕饼厂”。

“吉庆祥”创建于1907年,最早的创始人是陈惠泉、陈惠生,兄弟二人小名分别叫“小庆”和“小祥”。由于二人的经营得到妹婿袁吉之的资助,因此就以三人名字中的一个字为招牌,起名“吉庆祥”。

与此同时,如今我们熟知的“建新园”、“南来盛”、“端仕小锅”等老字号,在当年合并组建成“昆明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拓东酱油则由当初的“永香斋”、“味美斋”、“两仪祥”等10多家酱菜作坊(厂)合并成大陆酱菜厂,厂址就在拓东路上,由于是前店后厂,很多人去就称为“拓东酱油”,声名逐渐远播,最后注册了“拓东”牌酱油。“福林堂”及昆明数百家中小药铺(店)合营成立昆明市药材公司……

公私合营政策的推行,邢德才的身份由一个糕点铺的“零工”变为了“工人”。从进厂初期的“烤炉”工人、小组长等岗位,一直升职至极具话语权的“质量检验员”。

“一个火腿粑粑(火腿月饼的俗称),那时至少有8道工序,缺一不可。”邢德才回忆道,那是一个把质量看的比命重要的年代,各种原料精挑细选,非上乘货不进加工车间。此举,传承了吉庆祥月饼“货真价实”的诚信理念,基本上是货不进仓库,直接就被销售商提走了,周边县市甚至直接赶着马车到厂区等货,成就了吉庆祥广销海内外的传奇。

同时,吉庆祥也对产品线进行了多元化提升,1985年率先在全省从西德引进威化饼干生产线,次年就投运,生产巧克力、香草、芝麻、花生等系列威化饼干,并荣获了“商业部优秀产品”、“省商业系统优秀产品”等一系列奖项。

回忆那段日子,邢德才神情飞扬,但花无百日红。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热潮的涌动,吉庆祥面临的压力不仅是市场竞争,还有体制发展。这时,邢德才尽管已届退休,却难以抛舍对吉庆祥的情感,欣然接受了返聘之邀。

邢德才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1999年吉庆祥进行了首次股份制改造。这一年12月,吉庆祥被原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不过,这时他已返聘期满。

2003年,新一轮企业改革中,吉庆祥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完成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并于2005年5月完成了新公司的工商注册——昆明吉庆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与此同时,桂美轩、向阳糕点、冠生园、精益眼镜、福林堂、建新园、金花针织公司等国营“老字号”企业,均面临着同一问题,而“护国饭店”、“福顺居”等老字号则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了。

C、唤醒“沉睡”岁月

“昆明的‘老字号’无论从数量,还是企业文化的厚重,与京、沪等地相比,有着极其独特的一面。特别是从近代史存活至今的一批老字号,具有基础好、资源好的特点。”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汪榕博士说 。

自2006年商务部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以来,昆明市有序推进品牌认定和保护工作,推动老字号经济、文化的持续繁荣。据昆明市商务局统计,目前昆明“老字号”企业有39家,老字号品牌41个,其中,既是“中华老字号”又是“云南老字号”的有14个,“云南老字号”16个,“昆明老字号”11个;行业分布涵盖餐饮、食品加工、零售、医药、工艺美术等行业,主要集中于五华、盘龙、西山等中心城区,而且大多数“老字号”企业属于中小型商业企业。云白药是为数不多的上市“老字号”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现云南省共有老字号品牌80个,其中昆明市所占比例近50%,这充分表明,昆明作为省会城市,在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品牌发展之路上作出了应有的表率。同时,昆明还对老字号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行强化保护,使得老字号企业,以及昆明历史文化能够持续经营、传承。

事实上,除了上述被认定的老字号企业外,记者还发现,至少还有10家企业可以申报为老字号企业。例如南屏电影院、星火剧院、红云红河集团、耀龙供电公司、昆钢等。其中南屏电影院又称南屏大戏院,建于1940年,位于昆明晓东街上,为著名建筑师赵琛所设计,由龙云的夫人顾映秋,以及卢汉夫人龙泽清、刘淑清等投资修建,所以又称“夫人集团”电影院。其建筑风格为西式,座位、音响堪称一流,仅座位就达1400个席位,和美国好莱坞、华纳、环球、派拉蒙、哥伦比亚等全球著名的八大影片公司都签订了租片协定,实现与欧美同步上映大片,也是中国当时最豪华的电影院,有“远东第一影院”之美称。新中国成立后,南屏电影同样是人们精神文化追求的场所,足足影响了两三代人。

D、来去间也是“荣耀”

不过,这些老字号中,能够“活出”精彩的并不多。上述的吉庆祥改制后,在强化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管理上下足了功夫后,其仅滇式月饼一项,平均年产量达1000吨左右,最高年产量达1500吨,在云南省排在第一位,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职工收入依然维持生活线水平。邢坤是继承父亲邢德才衣钵,于1999年进入吉庆祥参加工作的,近20年的工龄,目前的收入每月3000元左右。“这个收入水平还是目前老字号糕点企业中比较好的。”吉庆祥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朱东说,从1999年改制至今,公司14名股东没有获得过分红。有利润后都用于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了。

“我们已经停产8年了。”昆明市向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长陈天福说,现在30多名职工就靠两间临街铺面,生产一些糕点零售维持生活。言谈间除了落寞,更多的是期冀——借老字号品牌“走出”困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体制改革的热潮从未间断,国有企业改制、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市场化,一直是搞活市场的关键。昆明也不例外,抓住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老字号企业改制,支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促使企业和品牌自由运营,激发其运作活力,推进其健康运营机制形成,打造蓬勃繁荣的发展氛围。

据昆明市商务局介绍,目前昆明市老字号企业均走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契约化的运作机制保障其与社会良性互动,促使运营效率提升、利润增加。

一份统计显示,餐饮服务业、工艺品、食品业等行业的“老字号”企业普遍规模弱小,经营状况欠佳。以2013年为例,昆明市只有 1家餐饮行业“老字号”和7家食品行业“老字号”的营业额及净利润呈现增长,如昆明吉庆祥、昆明冠生园、昆明市斑铜厂等。而导致企业出现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原因。

精益眼镜董事长李瑞林认为,老字号要发展壮大,主要靠自己,去努力,改革,创新等。政府的关键作用是如何把它凝聚起来,引导帮助创新。

“我们曾做过昆明市老字号的专题调研。”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副主委段伟说,昆明市在保护和大力发展老字号品牌之路上作出了若干有意义的努力,有节奏、分批次地推进老字号品牌认定和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收获阶段性成果,呈现诸多亮点。比如,提供优惠,致力打造老字号街区、成立老字号协会、推进市场化发展等。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老字号是一种文化资源,也是一种城市力量。”汪榕博士认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老字号是昆明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经济资源,尤其是在打造区域化国际旅游城市的当下。

合上采访本时也是夜幕初放,邢坤坚持要带我走出船房村,担心我迷路。其实,方向对了,条条道路是出路。老字号企业也是如此,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就是“荣耀之路”,也是这个座城市的荣光。云南白药,不就是很好的样本吗?(昆明日报 记者廖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