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战争:钟表背后隐藏的秘密(沈阳钟表批发城)沈阳钟表维修,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钟表史是一部战争史、一部技术史、一部商业史、一部文化史、一部生活史……
时间的战争:钟表背后隐藏的秘密
《时间的战争》 范主 著 中信出版集团
范主
我们这一生,都离不开钟表。
小时候,我们摸索着认识时间,而这一切往往是从对钟表的好奇开始的。就像我两岁的女儿,她最近很喜欢一首叫“Hickory Dickory Dock”(《嘀嗒嘀嗒钟声响》)的儿歌,儿歌里讲一只小老鼠在大钟上爬上爬下,把时钟弄得叮叮响,从响一下到响五下。其实“Hickory Dickory Dock”这首歌也非常有历史,钟和老鼠的形象被认为源自英国埃克塞特大教堂的天文钟,这座钟的钟面下方有一个小洞,供教堂里的猫“守洞待鼠”。而歌词韵文最早可以追溯到1744年出版的歌谣集,这一年是中国的乾隆九年,可以想见在近300年的时间里,钟表作为认识时间的启蒙简直被刻在了人类的骨子里。
因此,当我们慢慢长大,看时间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依然会好奇,墙上的挂钟、腕上的手表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老电影里优雅的怀表现在看不到了?在这个掏出手机就能看时间的时代,钟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后来,我们进入职场、升职加薪,又渐渐发现表的作用不只是看时间这么简单。腕表不只是一个看时间的工具,同时也是一张“无字名片”,身份、实力、性格甚至教养,都藏在腕间的小小时针里。
不过,当你开始选购腕表的时候,疑问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多:为什么如此繁多的腕表品牌都来自瑞士?为什么男表不论数量还是款式都多于女表?为什么石英表只要几千元,机械表却动辄上万元?为什么同为机械表,有的牌子只要花费几万元,有的却要花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
等到想明白这些问题,你就算是初入了门径。慢慢地,随着能力的提升,你可能开始入手第二块表、第三块表乃至更多,就这样掉进了腕表的“坑”并且乐在其中。
而有一天,你还会遇到自己的“梦中情表”。它就像是我的一个亲密朋友。原来腕表不只是工具,还可以是信物;不只是“面子”,也可以是“里子”。
到了这个阶段,你应该会自发地探求很多问题,腕表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百花齐放”、种类繁多?当下很火的计时表、潜水表、豪华运动表等都是怎么来的?在没有电脑的时候,钟表匠怎么制作出匪夷所思的复杂功能?为什么有的表是亿万富翁入场券,而有的亿万富翁却只戴一块塑料表?
这些疑问,长久以来也扎根在我的脑海里,而这本书就是解答这些问题的一次尝试。当我一头扎进史料的海洋,游到钟表诞生的源头,再顺流而下时,忽然发现:笼罩在这条时间线上的,不是迷雾,而是硝烟——战争的硝烟。
我们今天很多习以为常的事物,都是由战争或者备战的需求催生出来的:火药、飞机、无线电、计算机、互联网……钟表,特别是腕表,更是这张长长的名单上尤为瞩目的一个。它因战争而兴,又反过来服务于战争。
瑞士为什么会成为“钟表之国”?因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爆发了战争。
号称“表王”的百达翡丽为什么会被创立?其渊源要追溯到拿破仑击败普鲁士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战役。
为什么在古代曾是女性专属的腕表,如今却总戴在男人的手腕上?因为在南非参加布尔战争的士兵觉得看怀表容易送命。
为什么开飞机、玩潜水都有专门的腕表?那我们就要听听敦刻尔克上空战机的轰鸣、亚历山大港水下蛙人们的沉默……
制表业是战争的宠儿,但组成制表业的个体,却往往是战争与动荡的受害者。逃往日内瓦的钟表匠身后,绵延着大屠杀的血河;“国王的制表师”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差一点命丧断头台;一个波兰士兵因国破家亡而流落异乡,卖表只为求一口饭;一个荒凉的采矿小镇花了100年蜕变为制表之都,却在一夜轰炸中灰飞烟灭……
然而“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战争与动荡摧不垮的是工匠们的意志、热血与“执拗”。于是日内瓦变成了钟表城;“国王的制表师”到了流亡地依然在思考如何对抗地心引力;卖表谋生的波兰士兵,最后创立了“表王”;被炸成平地的制表之都,在45年后浴火重生……这种“性格”甚至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不过有时候,竞争也会变成赤裸裸的商战,不见血却刀刀致命,无异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瑞士表的天文台认证,只是为了证明走时精准吗?其背后是一场工业化带来的危机。石英表卖得比机械表便宜,就说明它不如后者吗?当年差点杀死机械表的,恰恰是石英表,而机械表能活到今天,又离不开一群热血又“执拗”的“死忠信徒”……
总而言之,钟表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一部技术史、一部商业史、一部文化史、一部生活史,更是一部有关人的历史。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