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阳桥左转,沿秦溪西行,第一家是通元旅馆,三层的现代建筑,至今犹存。当时,主要招待来通元做小生意的和出公差的人们。

记得有位修钟表的王师傅,硖石人,是这里的常客。他是父亲的老友,住在二楼,我夏夜纳凉时常常在朝阳桥上看他窗户里影影绰绰的人影。那时,常犹豫着是不是上去玩,或许会有水果、零食见赠,但最终一次都未成行。

前几年,已经八十多岁的王师傅专程来通元寻访老友。期间,我说起此事,老人大笑。说当年父亲几次请他收我为徒,但他在旅馆窗口常常看到我在桥头就着路灯看书,收徒的心也就渐渐淡了。

旅馆西行,隔壁二层楼的现代建筑,就是邮电局。乡人约定俗成这么叫它,其实可能只是所,也可能是支局。谁也搞不清楚邮政、电信的分分合合,只知道那里能信函、包裹、汇兑、电话、电报、报刊。

集镇居民结缘邮政、电信甚早。早在清朝末年,镇上已有邮政代办业务;民国初年,集镇已开通电话,虽然仅有一台。建国后,邮政业务发展迅速,但电信却步履蹒跚。可能受到技术限制吧,到八十年代初期,整个通元镇电话用户仍只有100余户,而且是手摇的磁石电话。

邮电局,在我记忆深处,只有儿时攥着口袋里积蓄了一年的几张毛票,到柜台询问《少年文艺》征订费后的沮丧与无奈。

也许,这里还有那封永远等不到的回信。有人说,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但在不通车马的江南水乡,更让等待变得遥遥无期。那年,从这里寄出生平第一封信,……

壹点号 文生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