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尖兵

作者:三九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9.13”事件的阴霾还没有散去,翌年8月,地处贺兰山北部边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某部又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外逃事件。

当年,上级的文件对内是这样通报——潘源,边防某部战地卫生员,利用救护伤病员之际出逃境外,叛国投敌。

封存了48年的潘源档案,今天打开它神秘而锈迹斑斑的铁匣,从此解密,让我们共同走进那段历史,抚慰当年守护祖国边陲的一线老兵,让长眠在大漠戈壁里的白衣战士灵魂得到安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笔者用纪实的手法,通过对战地卫生员的

寻找线索,带读者走进戈壁荒漠深处,来追索当年骆驼兵的艰苦生活,展现壮士爱国情怀,军驼夜袭沙漠戈壁,45昼夜沙地潜伏,浴血拼搏救护战友,白衣战士挥洒风采,血与火的洗礼交响史诗篇。

目 录

前 奏贺兰山下................................... 1

上 篇.............................................. 11

第一章 请求救护...................................................................... 11

第二章 查病源.......................................................................... 22

第三章 迷失.............................................................................. 31

第四章 追 踪............................................................................ 39

第五章 营长发火...................................................................... 47

第六章 瞭望塔.......................................................................... 57

第七章 小黄羊.......................................................................... 76

第八章 军情紧急...................................................................... 84

第九章 夺水战........................................................................ 100

第十章 营部奇遇.................................................................... 110

第十一章 骆驼兵.................................................................... 126

第十二章 冲上811................................................................. 146

第十三章 吃沙饭.................................................................... 157

第十四章 烟炮弥漫................................................................ 167

第十五章 升国旗.................................................................... 177

中 篇............................................. 183

第十六章 沙漠幽灵............................................................. 183

第十七章 救命苁蓉............................................................. 195

第十八章 界 标................................................................. 202

第十九章 毛驴冲刺............................................................. 211

第二十章 遭 遇 战............................................................. 223

第二十一章 越界事件............................................................ 241

第二十二章 “美男子”受惊................................................. 255

第二十三章 三八线.............................................................. 264

第二十四章 沙地呼叫........................................................... 277

第二十五章 赛 驼................................................................ 293

第二十六章 星夜奔袭........................................................... 303

第二十七章 向祖国宣誓....................................................... 315

第二十八章 巅峰对决............................................................ 326

第二十九章 寻找水源............................................................ 343

第三十章 夺命风沙暴......................................................... 352

第三十一章 戈壁狼................................................................ 368

第三十二章 河槽酣睡............................................................ 378

第三十三章 45昼夜潜伏(一)............................................ 389

第三十四章 45昼夜潜伏(二)............................................ 402

第三十五章 一封家信............................................................ 418

第三十六章 我要革命............................................................ 430

第三十七章 生死搏斗............................................................ 442

下 篇........................................... 460

第三十八章 想念家乡........................................................... 460

第三十九章 抓野兔.............................................................. 458

第四十章 接 生................................................................. 485

第四十一章 水壶爆炸........................................................... 500

第四十二章 缠线圈.............................................................. 516

第四十三章 千里野营拉练................................................... 531

第四十四章 昏 迷............................................................... 548

第四十五章 神枪手.............................................................. 570

第四十六章 战地冲锋........................................................... 582

第四十七章 沙狼搏斗........................................................... 599

第四十八章 革命伴侣........................................................... 608

第四十九章 血溅沙场........................................................... 627

第五十章 红柳.................................................................. 636

后 记.............................................. 658

前 奏

贺兰山下

西风凌厉,扬沙四起,浮尘漫天笼罩着贺兰山脉,经过一个长夜的咆哮挥舞,在黎明时分终于败下阵来。

布满沙尘的贺兰山铁路军事专用线上,长长的闷罐军列带着汽笛的长鸣声相继驶入站内,全副武装满面煤灰的战士们纷纷跳下站台,步兵、空军雷达兵、工程兵和炮兵按照先后顺序从站台快速开出。

常建军率领尖刀连一部,从福建前线日夜兼程,当战士们蹦出车厢跑步离开站台后,他命令张宝柱带大家前往军供站抓紧时间补给,转身急速奔向前线指挥部。

晨曦洒来,夜幕散去。经过连夜的紧张防御部署,姜玉安司令员和林山政委走出临时指挥部,望着远处粗犷豪迈、雄浑壮阔、富有神韵的西夏王陵墓。

姜玉安睡意全无,精神抖擞,感慨万千:“这里曾经是历代诸侯帝王争夺的要地,西夏王李元昊在此灭亡。如今,我们要在这里摆下战场,等待来犯之敌。”

“将军所言极是,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遥看今日,北疆危机,亡我之心不死,将军要在古战场大显身手,一决高下,誓保国土。”林山看着胸有成竹的将军,诗意大发,满腹经纶吟诵。这位1937年前往延安投身革命的南京国立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经过战争浴火锤炼,成为我军优秀的政工干部,逐步走向领导岗位,北疆告急,前不久才担任生产建设兵团政委的林山,又临危受命,火速赶赴贺兰山下,加入战区布防。

姜玉安哈哈大笑操起河南腔:“政委同志真不愧是大才子,文韬武略,我再补充一下你看中不中?”

“敬请将军教悔。”

姜玉安接过警卫员手中的望远镜,抬起双手目光绕过戈壁和陵墓,凝注着连夜向贺兰山进发鱼贯而上的部队身影,镜头再缓缓向三关口上升——遥远的古长城残壁清晰可见,巍峨高大气势雄伟的山脉尽收眼底。他的眼前立刻浮现起1939年12月,在山西石口镇遭遇日军袭击,率领连队全歼50名日军轻装突击分队的那场战斗,于是,战功赫赫的将军心潮起伏,汹涌澎湃,联想到抗战期间参加百团大战,吕梁、汾孝、襄樊战役,建国后抗美援朝、陕南剿匪、中印反击战的情景顿时历历在目,更让他难以忘怀的是1951年10月1日参加国庆典礼,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接见。

将军放下望远镜,目光坚定握紧拳头:“我们要扎根贺兰山,建设贺兰山,保卫贺兰山,死守贺兰山,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将军说得好,您的讲话作为贺兰山革命精神宣传教育部队。”林山赞许。

说话间,王晓一参谋长从指挥部快步前来报告:“先头部队已经分别进入贺兰山各防御阵地,各守备师主力最迟明天晚上六点到达指定位置,完成集结,开始战场部署。”

“命令先头部队立即展开作业,构筑工事。”姜玉安向王晓一明确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任务。

“好,我马上下达。”王晓一接着向首长介绍随同到来的延安保卫团的二位同志。

“首长好!延安保卫团奉命前来报到。”他们遵照总部命令,神速开拔,流星赶月而来。

林山首先表态:“你们到来,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对贺兰山防线最大的关怀和支持。”

姜玉安兴奋地说:“延安保卫团是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英雄团,你们将成为贺兰山的主力部队,欢迎你们。”

团长和政委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要求给他们分配最艰巨的守防任务。

忽然,马蹄阵阵,一支骑兵排山倒海般的向指挥部方向奔来,戈壁滩顿时扬起一阵沙土弥漫的雾团。

王晓一立刻转向两位首长:“这是甘南一支骑兵部队,经过长途奔袭来驻守沙漠戈壁。”

话音刚落,这支骑兵部队飞驰到眼前,战马剽悍站立,威武雄健,指战员们全副武装,腰挎战刀,个个散发着英雄豪气。

为首的气逾霄汉,飞下战马,大步跑来,五米处刹步立正,手持军刀,声音如雷:“报告首长,骑兵师三团二营孟似虎,带领骑兵营星夜赶来,请求任务。”

“好一支铮铮铁骨铸造的部队啊!”林山眼里闪烁着明亮的火花。

三位首长上前,和孟似虎一一握手。将军笑容满面:“孟似虎,战斗英雄,一人活捉八名土匪,欢迎你呀!”

林山高兴地拍着孟似虎的肩膀:“你们是全军最光荣的一支剿匪骑兵部队。”

王参谋长向孟似虎下达命令:“按照司令员的指示和军区部署,你们将要和军马告别,全部交由农建第五师贺兰山军马场管理,现在由军务参谋带你们移交,明天整休换装,后天进军沙漠,驻守边境,担任我军第一支骆驼骑兵。”

参谋长交代完,姜玉安拉着孟似虎的手,大声对着骑兵指战员:“不管是战马还是军驼,你们是我军无比强大的骑兵。”

战士们迅猛地拔出闪闪发光的战刀指向天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是!听从上级命令。”

——报告!炮兵部队奉命前来报到

——报告!坦克部队集结完毕

——报告!空军雷达团奉命驻守贺兰山

——报告!工程兵前来接受任务

——报告……

——报告……

一时间,装甲兵、炮兵、骑兵、工程兵、步兵、汽车兵、雷达兵云集在戈壁沙滩上。

突然,响亮的口号伴着整齐的步伐传来:“钢枪在手,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所向披靡。”循声望去,一支斗志昂扬激情豪迈的小分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向集结区行进。

走在小分队最前面的是身高一米八五,武艺高强、名震全军的神枪手,大比武尖子,军事五大技能标兵——常建军。他英勇无敌,猛似虎凶过狼,轻轻松松投掷手榴弹都在70米以上,而且实弹无单点,多数在空中爆炸。1962年蒋介石妄想窜犯大陆,常建军火线参军,跟随北方部队开赴福建前线,被选中到尖刀连,练就一身杀敌本领,守卫祖国东南沿海。尖刀连在守卫福建前线阵地时,多次歼灭骚扰流窜海防的国民党残部,让敌人闻风丧胆。

北方战事吃紧后,常建军积极报名迎战,带领尖刀连一部乘坐闷罐专列日夜赶程到达,刚才在指挥部接受驻守祖国北方边陲的任务,现在他率领的小分队要出发进军沙漠,前来指挥部向首长告别。

“报告首长,常建军率福建前线猛虎团尖刀连小分队,驰援北疆,请首长检阅。”

将军上前一步:“同志们辛苦了!你们是皮定均司令员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横跨南北,守卫祖国北大门。”

“尖刀连将成为插向来犯之敌的一把雪亮战刀,向尖刀连致敬!”看着眼前生龙活虎的热血男儿,林山显然激动无比。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加强战备,准备打仗!”常建军和战士们怀着忠心报国的一腔热血振臂高呼。

一位眉清目秀、举止干练的军人手持文案,生气勃勃的从指挥部向集结区奔来:“报告政委,根据您的指示,部队教育动员提纲准备完毕。”

林山接过公文目视一番:“好呀!再加上刚才司令员所讲的要点,作为贺兰山精神传达给全体指战员。”随之从上衣口袋掏出钢笔,在文案上加注后双手呈给姜玉安:“请司令员过目!”然后略加思考话题一转:“这个小方参战的热情很高,积极要求到前线去。我看不如让他随尖刀连去历练历练?”

姜玉安大概了解,这个小方好像是建设兵团农五师的笔杆子,去年被林山政委看中特招入伍,目前在军区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将军哈哈笑着:“既然政委同志舍得你的笔杆子,我双手赞成。”

林山会意,面带笑容走到常建军面前:“常连长,给你一个指导员要不要?“

“感谢首长关心!”常建军大喜。

林山面向尖刀连,“你们欢迎不欢迎?“

“欢迎!“众人喜悦齐鸣。

方正本一腔热血似火燃烧,决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他的申请终于实现,兴奋地向三位首长致敬,转身跑到常建军面前报到,入列归队。

部队完成集结准备出发,各路指挥员围拢在此,等待命令。王晓一参谋长大喊一声:“各部队听令,请司令员讲话。”

“司令员请。”林山伸手指向一旁的沙丘,随即坚定地表示:“生产建设兵团将是贺兰山防御的坚强后盾。”

将军会意转身,大步迈上沙丘,他环望着眼前的千军万马:“同志们,将士们,你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来自不同军队,不同兵种,汇集在贺兰山下,我们要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守卫好祖国的北大门,把贺兰山锻造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干净、彻底地消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

将士们高举手中武器,向祖国宣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誓与贺兰山共存亡!”群情振奋,气壮山河,势如破竹,激荡的口号声似轰鸣的海啸,响彻在戈壁滩上,徘徊于贺兰山间……

上 篇

第一章 请求救护

漠北边境某部尖刀连的卫生室内,卫生员潘源正在清洗药具,隔壁连部的电话骤然响起,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器械,转身冲出跑进连部。

“我是卫生员潘源,请讲!”

电话是边境前沿哨所三班长王大壮打来的,当他听到连部那头传来了卫生员悦耳动听的普通话声音,一阵兴奋,竟忘记了说什么,咽口唾液愣住神,心中像浸入蜜汁般的酥麻。

“我是连部卫生员潘源,请讲!”清澈而柔和的声音再次传了过去。

王大壮顿时醒过神来,着急的拉着山东腔:“潘军医,今天早上,俺哨所俩人又吐又拉,还发着高烧,你赶紧过来瞧瞧。”

“请用军事术语讲话。”潘源语气柔和却略带严肃的向王大壮提醒。

王大壮立刻板正军姿端正声腔,操起不熟练的普通话:“报告潘军医,观察所出现两个病号,上吐下泻,请求连队救援,报告人,三班班长王大壮。”

“连部收到,卫生员潘源马上报告连首长。”

潘源略加思索——救护伤病员是卫生员的职责,前沿哨所,情况紧急,刻不容缓,他抬头看了看墙上钟表的指针是上午九点,然后语气坚定的对着电话:“我报告连首长后,带着药品即刻出发,争取11点前赶到,请王班长马上给病号喝淡盐温开水,所有人员不得喝生水,清洁卫生,并尽快查明病源。”

“是,立刻执行!”王大壮郑重回答后旋即又轻松起来:“潘医生快来呀,俺等你。”

“放心吧,我现在就去准备。”

放下电话,潘源迅速回到卫生室,敏捷的从药品柜里拿出两瓶黄连素和痢特灵以及退烧药。他沉思片刻——这种病源会不会传染,哨所处在边境最前端阵地,担负千里眼的重担,要确保全员战斗力,想到此,他毫不犹豫的又拿出两瓶500cc葡萄糖注射液一起放进药箱,拉紧箱盖皮扣,背起药箱,挎上水壶,佩扣腰带,关好窗门急出。

潘源刚迈出两步,突然站住,脑海里再一次梳理工作程序,猛然想起遗漏了登记环节,马上回到桌前,打开卫生员工作日志,作了详细登记。

他定定神,现在剩下最后一个环节——立即向连首长汇报,请求批准意见。

当下,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要求各级指战员端正思想,清除余毒,划清界限。连长常建军昨晚巡逻归队,教导员严令今天务必参加整风,否则是立场问题,所以天还没亮,常建军坐巡逻车去了营部。副指导员李进参加营部学习教育已经半月有余,连队由正在组织施工的副连长孟庆贵负责。

潘源整装出发,黑板报上醒目的11个大字“立志做雷锋式的边防战士”正好映入眼帘,他默默地注视着扎根在灵魂深处的这一入党誓言,长长的呼吸口气,深情的望着朝夕相处地窝式的连队营区,转身大步流星迈向施工工地。

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潘源举目远望,急切的寻找副连长的身影。

远方是一支水文小分队做地质勘探。

连队进驻边防后,一直宿营在临时搭建的地窝里,透风露气,每年进入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战士们冻得手脚裂口,可到了夏天便像蒸笼般的闷热,要是遇到大风,黄沙袭来,肆意扑进地窝,连床铺也被覆盖,房前屋后,沙梁堆积,生活环境极其恶劣。

两年前军区姜玉安司令员视察前沿阵地时,看到战士们个个像从烟囱里钻出来似的,心痛的对随行干部和常建军讲:“干部要爱护士兵,边防军人要树立四边思想,做好长期扎根边疆的准备,要下大力在营区周围找水源,一定要解决战士们吃水和卫生问题。”

遵照首长指示,常建军带领连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距离营区5里外一口被牧民遗弃的废井,用干柴搭建深挖成一口水井。

不过大漠中那奇缺的水源水质太硬,碱和氟的含量特别高,尽管潘源亲自把关使用明矾消毒过滤,也远远不能够达到饮用的标准,阑尾炎肠炎成为守护漠北边境一线连队的流行病,极大地影响到前沿部队的战斗力。

即便这样,纵然每天毛驴车马不停蹄来回拉水,也勉强供连队生活之用,因此每人每天只能保证一壶水,更何况连队还要存储一定量水源,不然遇到沙尘暴袭击,水井被掩埋,战士们的生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主持军委工作的周总理,了解到北部边境部队吃水困难后,亲自下令调回一支抗美援越的给水部队开赴北部边陲。这是给水部队派出的侦察小分队正在寻找地下水源。

目前,尖刀连积极响应军区倡导的“贺兰山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热爱边疆、扎根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四边思想,遵照上级部署重新布防,连队新址选在左后方的无名山一侧。

潘源快速通过无名山左侧连队自建的一座砖窑,浓浓的黑烟弥漫在上空,随风蔓延。

一排长张宝柱带领全副武装担任战斗值班任务的小分队,在戈壁的深层挖土打坯烧砖,为盖新营区准备材料。潘源走进张宝柱,把一团用纸包裹的棉球塞到他的口袋,以备他流鼻血时用。

二排在山体正面炸石头,构筑工事,建造战备物资隐蔽储存基地。潘源拿着一瓶眼药水交给正在打坑道的六班长梅文化,因为梅文化的眼睛在冬季潜伏中负伤,现在还在恢复期,可他不愿意休息,说轻伤不下火线。

机枪班的战友正在徒手搬运石头,看见整洁利落赏心悦目的潘源走来,瞬间咧嘴露出一排排黄牙热情致意。潘源很亲切的向大家打招呼,还嘱咐大家要格外小心,别磨破肩膀和手臂,大热天容易发炎。战友们看着他明眸皓齿的微笑,羡慕不已。

潘源本是东北籍战士,生性灵巧,普通话如铃铛响,而且由于经常在室内工作与水和消毒液打交道的特殊缘故,所以皮肤保养的异常水嫩,特别是穿上那件白大褂,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完全就是小说《林海雪原》里那个卫生员白茹的形象。

但在这千里边防一线,全都是清一色的男人,是一群激情四射保家卫国的年轻小伙子,除了潘源略带女性的形象外,哪里有一个女人的影子?就连装备的军驼都是七八岁年轻气盛的公骆驼,更何况为连队拉水的小毛驴也不例外属纯正公种,还时常对着戈壁滩施展雄风。

所以,潘源常常被战士们作为幻觉中的理想女性来看待和欣赏。

连部文书宋天明正在用82无火炮瞄准镜,当做水准仪聚精会神的测量新址地平线。潘源上前,猫下腰拍拍他的肩膀:“天明厉害呀,行行精通,用火炮做支架盖房,这房肯定坚固,牢不可摧。”

宋天明连忙站起:“不敢当不敢当,这是连长逼的,赶着鸭子上架——没办法!”

上级要求修建新营区,但没有工程建筑技术人员,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亏你想得出来,用火炮当水准仪,实在高明。”潘源伸出大拇指点赞。

“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宋天明出口成章,别看他比潘源年长,可在老兵潘源面前,他其实还是个入伍才一年多的新兵蛋子 。

“潘军医,你穿这么新的衣服,像个大姑娘,是要相亲呀!”又上前一步,抓住潘源,趴在耳朵旁,边嬉笑边挑逗地半开玩笑:“你可不能出嫁,全连都离不开你,尤其是咱连长会伤心难过的。”

边防一线连队独立驻扎,远离野战医院,必须配备具有一定抢救能力的战地医生,然而经不住连长常建军软磨硬泡,营长只好忍痛割爱,把潘源放飞。

“你不要贫嘴,观察哨出现两个病号,我要去救治,现在找副连长报告情况。”潘源认真的回复文书的玩笑。

“我跟你一起去,连队距离哨所12公里,要走完两个戈壁滩,还要越过三道沙丘,再绕行六座丘陵,才能到达811高地哨所,我熟悉。”宋天明拍着胸脯兴冲冲的保证。

“不用了,我一个人就行,你忙你的吧,我找副连长去。”潘源说完急忙转身离去。

尽管宋天明对连队防线的地理位置了如指掌,可那是连队文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其实他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巡逻,更没有去过一线哨所,只是嘴上功夫纸上谈兵罢了。

潘源终于看见副连长孟庆贵正在挥锹,和炮排战士一起为新营区挖地基,急忙上前:“报告副连长……”

清脆的声音弥漫在嘈杂的施工现场,众人同时抬起头,停下手中工具,齐刷刷的目光投向潘源,如春风吹来,在心中荡漾。

孟庆贵是位老边防,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到处都留下了他抹不去的足迹,当听到卫生员的报告后,深感问题严重,可是眼下没有交通工具,巡逻车被连长带走,解放车前往银川买菜下午才能赶回连队,军驼一大早被放牧员赶着去放牧。

他深思着,努力的搜寻解决办法,忽然,眼前一亮,对着潘源高兴地道:“通讯员今天要给羊场放牧点送粮,留用一峰军驼,你先骑着去观察哨救人,下午回来去送也不迟。”

“通讯员半个小时前就已经出发,走时我还让他给牧点带了治疗肠炎的药,以防患病。”潘源向副连长解释完又说:“我和通讯员都离开了连队,连部值班由报务员林云风接替,同时担任电台和电话两个岗位。”

孟庆贵听罢,赞许潘源细心周到,但对如何前往哨所的交通工具一筹莫展。这时,炮排排长孙志海上前一步,建议副连长,前往观察所的路径他很熟,愿意陪潘源一起去,因为孙志海和三班副是老乡,想借此机会看望。

“副连长,连队施工这么紧张,我又和连长去过两次观察所,路途熟悉,我一个人去没问题。”潘源果断地表示后,又对孙志海浅浅微笑:“谢谢孙排长的好意。”孙志海心里不悦,扛起铁锹走开。

其实潘源不愿意让战友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同样都是男子汉,他要独立去完成这次任务证明给大家看。

此事孟庆贵也觉得不妥,孙志海是炮排排长,观察所执勤的三班隶属于一排,有问题应该让张宝柱帮助解决。他征求潘源意见:“要不,让张排长派人和你一同前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这里毕竟是边境。”

潘源一直被指导员救护战友的英雄事迹所感动,现在一线出现病员需要救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部队多年培养的战地卫生员,关键的时候就要冲锋在前,担当重任,同时这也是一次展现个人能力的好机会。他感觉孟庆贵的眼神还犹豫不定,便坚决请缨:“放心吧副连长,请相信我!”

看着潘源充满信心的表情和药箱在身一切准备就绪的行装,孟庆贵放下心来语气果断:“好!你是卫生员,命令你徒步前往观察哨所,救护病员,不得有误,任务完成后立即返程,报告结果。”

“是,保证完成任务!”

孟庆贵放下铁锹,拉着潘源的胳膊,向边境方向前进数步后停下,用手指向远方透过丘陵隐隐约约的山脉,告诉潘源那就是811高地哨所的位置,需要越过好几道丘陵地带,再通过一条河槽,哨所就在河槽的右侧,顺着山道口进入,他做了细致的交代。

“再见!”潘源兴致勃勃的向大家挥手告别,给副连长敬礼。

第二章 查病源

哨所里,王大壮放下电话 ,略感肚子有点隐隐作痛,刚才的喜悦瞬间消失,黑着脸喊过炊事员,“怎么回事?”

炊事员小唐胆怯的站立着,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回答。

“怎么回事?说呀,哑巴啦!”王大壮厉声怒吼。

“我也不晓得,是咋回子事撒。”炊事员小唐是名四川籍战士,去年入伍,今年从连队炊事班调到三班,跟着王大壮来到哨所。

“不晓得不晓得!你就会说不晓得,全班吃的喝的全都经过你的手,你怎么不晓得?”王大壮不依不饶。

“报告班长,连队送来的冬储土豆,都长出了绿芽,今天早饭大家吃了我炒的土豆丝,恐怕引起中毒?”炊事员突然想起便小声解释。

“那为什么其他人都没事,唯独他俩有事?”王大壮不解。

“班长你不晓得,他们俩是陕北人,当兵前,每天吃土豆充饥,现在看见土豆就像见到娘,亲热的了不得。我们当新兵时在一个班训练,我晓得。”小唐舒展眉头开始微笑,唾沫星子喷到班长脸上。

“你是四川万源的,他俩是陕北延长的,全班哪一个俺不清楚,还用你说!”王大壮用手抹一把脸,瞪着眼睛:“做饭时你给俺把嘴封住,不然连馒头都是花椒味。”

“是!我晓得。”小唐抿住嘴,然后又兴奋道:“今天连队送来菜,我做你喜欢的大葱滩煎饼,要不要得?”

家乡的大葱就煎饼,想的王大壮心里都发痒,但是战士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都有偏爱和喜好,不能搞特殊,他没有买账,继续追查病源。

“今早上怎么不吃咸菜呢?”王大壮走向炊事员再次质问。

“昨天就已经吃完了撒”小唐继续解释,“你爱吃大葱,大家都爱吃榨菜子撒,有味!”

王大壮无语,可他心里很明白,酷暑八月,即便连队驱车到500多公里外的银川买菜,最快也需要三天时间,送到哨所,部分已经腐烂,所以,青菜放置不到几天就吃完了,还是主打菜——土豆和咸菜。

沉默片刻,他走到患病的战士地铺前,轻声安慰:“潘军医上午就到,坚持住。”又吩咐小唐为病号烧淡盐开水服用。

王大壮扫了大家一眼,怎么个个蓬头垢面耷拉着脑袋,他眉头一蹙,命令炊事员:“每人一碗水,收拾干净。”

“连队每星期送一次水,每次的洗漱水都提前用完了,现在只剩下吃饭用水,你和副班长都晓得。”小唐显得很为难。

是呀!尽管连队每次送来的水,除去饮用水外,还包括每人一壶洗漱用水。然而战士们每天在高温里执勤训练,和汗水风沙交织在一起,别说洗澡,这一壶水连洗脸洗头也不够用。

太阳仿佛就挂在811高地上空,向大地喷洒着高温热量,透过山峦涌进宿舍,映在战士们的脸上泛起一片片红光。

王大壮抬起头,伸手在搭满毛巾的铁丝上,取下最边一条属于自己的毛巾,叠成小方块,打开水壶,轻轻地把水洒在毛巾上迅速展开,双手捧起擦洗脸部和脖颈,最后擦手,再将毛巾翻面,搭在铁丝上。

战士们目不转睛,看得真真切切。

他两眼放光,精神焕发,转手背起冲锋枪,扣上衣领,端正军帽,挺胸抬头,厉声命令:“按照俺的动作,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迎接潘军医!”

大家一阵惊喜!

王大壮一摆手:“从今天开始,任何人不得喝凉水,由炊事员给大家分发一壶烧开的水。”

战士们投来不解的眼神。

“这是潘军医的命令,俺也执行,听到没有?”王大壮怒喊。

“是!”战士们异口同声回应班长的喊话。

王大壮用喜悦的目光扫了大家一眼,出门跨步石阶准备向山顶的哨位奔去,猛然转身喊炊事员小唐,叮嘱他午饭烙石头馍,招待潘军医,再告诉副班长,派两个人协助你,站在石头旁挡住风沙,不然馍馍又要磕牙,说完拍拍小唐的肩膀,诡异一笑。

八一期间军区宣传队到边境前沿部队慰问演出时,由于军情特殊,上级没有派遣演出小分队进入哨所,三班不能看到演出,自然无法欣赏到女兵的风采,可让王大壮更加遗憾的是,听说宣传队临走时,两列欢送长队最后变成一列,每个人都和女兵握过手,至今还手留余香,于是,王大壮心里有说不出的纠结,一直憋着气,不过今天潘军医过来,又没有连领导跟着,哈哈!将在外不由帅,天高皇帝远,811高地他说了算,到时候可以任意和潘军医打闹嬉笑一番,找个心理平衡,出出闷气,想着想着心里美滋滋的一溜烟向山上窜去。

王大壮站在距离边境线只有200米,用石头垒砌的比较隐蔽的811高地山顶圆形瞭望塔上,放眼向北望去,前方边境线及东西两端是宽度达4公里的山脉,被浩瀚的大漠包围着,对面是异国高峻的查干乌拉山。

811高地是我国境内连接境外最大的山体,就像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胸膛,高地的左侧有一条盘绕丘陵的河槽,被左右断断续续的山峦夹着通往境外。

今年春季连队训练结束后,他带领三班来到哨所换防执勤,死死盯住异国军队在边境地区的一举一动,为祖国守护平安。

作为防守811高地的最高指挥官,王大壮每天早中晚三次上岗执勤,密切注视边境线上的一举一动。班里的战士们都说:“王班长具有狼一般雪亮的眼睛,狗一样灵敏的耳朵,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耳目。”

三班来到这天上无飞鸟,千里无人烟的边境线,除了肆意横行的风沙扫荡外,每天相伴的是没有生机,沉默寂静的戈壁荒漠和沙丘山梁,当然,偶尔看见一只山羊或者野兔掠过,大家也会兴奋不已,愉悦一番,成为最开心的娱乐话题。

虽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好在还有一部上级配发的半导体收音机。每到晚上八点,在没有风沙呼啸时,王大壮就集合全班战士,收听中央新闻广播,不过在这丘陵延绵错落的山凹里,信号非常之弱,常常时隐时现,断断续续。

然而敌特电台信号特别强,经常干绕新闻节目。每当收音机里播放污蔑祖国的反动消息,王大壮迅速关闭广播,然后点亮蜡烛,带领大家学习毛主席语录和报纸时事政治。

令王大壮刻苦铭心无法忘记的事情,潘源第一次来哨所完全是因为他的缘故。那天清晨,他带领全班在811高地武装实施攀岩训练,腹部剧烈疼痛让他失手滚下山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模模糊糊感觉到,自己躺在一个温暖的怀抱里,僵硬的手指被对方紧紧地握着,当他再次醒来时已是深夜,发现头上缠着纱布躺在病床上,潘源守护在自己身旁。

潘源告诉他,头部是从山上滚下时撞伤的不严重,重要的是他得了急性阑尾炎,才导致他失手坠落昏迷,在哨所做了临时包扎处理后,就紧急驱车赶往营部卫生所,由于手术抢救及时,挽救了他的性命。潘源还告诉他:“连里接到你负伤的报告,连长和张排长带我一起赶到哨所,并留下张排长负责哨所执勤,昨晚手术完成后,连长才返回连队,临走时叮嘱我让你安心养伤。”

王大壮还清楚地记着,潘源跟随连长第二次来哨所是进行健康卫生检查。在他的脑海里——潘源就是个白衣天使。当潘源身背药箱,清秀的身材,整洁的军装,白皙的脸颊透着淡红出现在哨所的时候,就像平静的湖面掀起一波波涟漪,荡漾在他的心田。

检查完伙房和宿舍卫生后,潘源开始检查个人卫生,战士们迷恋的看着:潘源长长的睫毛下,两个眸子张开,一团淡蓝色清澈的天光洒下,随同散发着酒精的气味,白润细长富有弹性的手指触摸在每一个战士的手上,弥漫着亲情般的温暖。

潘源还给大家手把手的剪指甲,每剪过一双手后,都要重新消毒一遍,剪过的指甲呈现月牙形好看至极,再轻轻的磋磨锐利的顶端,那磋磨的声音似音乐般的美妙动听。潘源细心地询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所发出的每一个音符仿佛母亲呵护般的叮咛,如同姑娘忘情样的柔声细语。

王大壮和大家一起,屏住呼吸,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潘源灵巧的手指上,如同欣赏一副美丽的画卷,个个聚精会神,感叹不已。

潘源再次来哨所的消息,成了八一节后的头号新闻,战士们个个兴奋不已,似过节般的开心,就连两个发烧拉肚子的病号,病情也减轻许多,要求和同志们一起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大家按照班长的要求,小心翼翼地从水壶里缓缓倒出少量的水润湿毛巾,生怕漏掉一滴,因为在荒芜的边境线,水比金子还要贵重,承载着战士们的生命和职责。

第三章 迷 失

蔚蓝的天空碧玉般的澄澈,几朵白云轻轻飘游,像大海里浮动的白帆,又似漂泊不定松软的棉花泡泡。

潘源背着药箱行走在寂静浩瀚的戈壁滩里,越过一个又一个造物主砌成的沙堆大圆包,红五星红领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绿色的军装犹如一颗小树,在大自然中彰显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不一会儿,连队在他的身后逐渐远去,开始变得模糊。潘源解开军装衣领,拿起水壶大喝一口,顿时感到身上清爽洒脱,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似小鸟出笼般的快活。

在连队战友眼里,潘源总是着装整洁,鞋袜干净,紧扣军装衣领和袖口,从不赤臂裸膀,光脚露踝,始终保持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完美形象。

参军五年来,潘源一直在营部卫生所服役,他始终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工作积极主动,对伤病员热情服务细心周到,得到了全营上下的称赞,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次营部派他来尖刀连,临出发前杨军医告诉他,这是组织上对他的考察,希望他好好干,不要辜负组织的期望。

身边经过一团团的骆驼刺,像一张张锋利尖锐的绿色纱网,焕发着美妙的青春,盛映出粉红色的花朵,张开美丽灿烂的笑容,用深情的目光欢迎俊秀端庄的白衣天使,然而心急如焚的潘源,只顾顺着脚下时隐时现的车轮痕迹快速前进,恨不得马上飞进哨所救护战友,根本无暇顾及大漠戈壁的美妙景色。

不知不觉他的脚步踏进沙漠,一道道沙梁酷似金黄色的波浪时起彼伏,转眼间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犹如一簇红柳在沙梁上移动翻越,形成一条美丽的弧线伸向远方。

越过戈壁大漠相间的地带,潘源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他再次打开水壶,咕噜咕噜喝了几口,再摇摇水壶,剩下不到一半,心想前面还有几道丘陵,要省着点喝,便拧上壶盖。

站在丘陵边上,前方的视线被沙丘阻挡,811高地的方位一时难以辨明,不过肆虐的风沙并没有将车辙印全部覆盖,在零星散布的梭梭树旁,还可以看到模糊的轮胎痕迹。

潘源决定利用车辙印作向导一路追踪,然而,跟了一阵又没了痕迹,环顾四周,前方和左右两旁都是错落起伏的沙丘,他伫足犹豫不定。

来到尖刀连后,潘源先后去过哨所两次,不过都是随同连长乘坐着巡逻车。驾驶员在大漠戈壁里开车,由于没有道路,任由其横冲直闯。潘源坐在车里,左右摇晃不定,根本无法关注车外的地形地貌,等于走马观花,脑子里留下的只是大概方位。

副连长的嘱咐在耳边猛然响起——观察哨的左侧,有一条河槽,从南向北经过。潘源极力远望,努力的搜寻河槽的方位,忽然发现右侧不远处,有一道酷似金光闪闪波动的河面穿越在沙漠丘陵间,经验告诉他,那个地方是低洼之地,应该是河槽。

因为他多次乘车送病号领药材,去野战医院往返穿越在大漠戈壁间,常常会看到低洼地带呈现出海市蜃楼般美妙的情景。

——对,那一定是河槽!

潘源惊喜,直奔!果然是宽约200米的河槽,一直向北弯弯曲曲的延伸,有路了!这下好了!顺河槽前进,不远处就能到达哨所,他紧张的心弦顿时松驰下来。

然而,他却疏忽了要穿越的丘陵数目。文书宋天明说的绝对没错——绕过六座丘陵就是哨所。

此时的哨所内,宿营地整洁干净,被装物资按照内务条令有序排列。

王大壮站岗执勤交班后,又带领战士们手持步枪,枪杆上吊着沙袋,对着远处的山头,做站姿瞄准训练,要求瞄准镜在五分钟内不得离开目标。

气温已高达40度,汗水在战士们脸上肆意流淌。

今天老天开恩没有刮风,汗流浃背的炊事员小唐在一处较为平坦的石头上烙馍,这是天然的大锅,石头的表面经过干柴烧烤后,已高达100多度,面团在滚烫的石头上“嘎巴嘎巴”作响,翻烙的面饼在他手中如鱼儿欢快的跳跃着。

小唐今年18岁,离开绿色满盈的四川盆地来到军营,跟随三班驻守811高地,他梦想着眼前这些光秃秃的山丘,在不久的将来长满绿草和各种花树,松软的大漠变成凉爽的泥水稻田,他可以在田埂上飞快地奔跑,感受家乡的味道。

在他的记忆里,童年和少年时期,一直都是妈妈用剪刀为自己剪指甲,然而每次剪过后,手指尖都会疼痛,长大后才知道是因为剪得太深的缘故,后来自己也学着剪指甲,结果不是伤了皮肉便是剪得不齐划破脸颊。

可潘军医那个小小的剪刀是个弧形状,剪出的指甲既好看又不锋利,而且不疼痛极舒服,他等待着潘军医的到来,希望再次感受到亲人般的爱抚。

时间到达11点钟,王大壮望着连队的方向,心里着急万分!他想,潘源这会儿也应该到了。

正常情况下,连队往返于哨所之间不走河槽,汽车会选择平坦的地形左右穿插,而军驼一般走直线,通过最后一座丘陵的右侧,就可以看到隐蔽的山道入口处。

而此时此刻,潘源是从河槽前往哨所,位置在丘陵的左侧,要在最后一个丘陵和811高地山体边缘连接处的凹型地带向右穿行,沿着山体在向前一公里处就能看到隐蔽的入口。

按照副连长的指引,现在应该向右穿行,但是潘源无法肯定眼前是否是最后一座丘陵,他细心观察并极力寻找,向右穿越过的汽车和骆驼的蛛丝马迹,可不幸的是,河槽的边沿都被厚厚的沙子所覆盖,痕迹荡然无存。

潘源无奈,顺着河槽继续前行寻找入口,右前方的山体比丘陵高大,其实这就是811高地,只是他在河槽无法看到山顶隐蔽的观察哨。

在浩瀚无垠的戈壁大漠边境,由于没有明显的国界标志,又由于两国之间的界桩十几公里才有一处,所以,巡逻兵和侦察兵执行任务时,只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军事观察技能,才能准确判断自己身在何处。但对于没有侦察和巡逻经验的卫生员潘源来说,不具备这样的基本常识,自然难以辨别山体和丘陵所独有的地貌特征。

本应返回寻路,可高温烦躁让他失去冷静的思考,为寻找山道入口,潘源错误的顺着河槽继续向北前行。

11点30分,王大壮停止训练,焦躁不安的来回走动。石头馍已经烙好,只等潘源到来。

可这会儿潘源已经盲目的穿过小分队守卫的山脚下,离开了可爱的祖国。

境外河槽两侧宽度4公里的山峦面目狰狞,犹如饥饿的豺狼对着潘源张牙舞爪,相互连接的山体间,虽有山道深入,然而很宽,没有上山的小道,更没有道口的伪装物。

因为811高地的入山口有两块大石头站岗,道口比较隐蔽,又有干柴做掩体伪装,进入后又是拐弯盘绕着上山。

饥渴的潘源摇了摇水壶,高高举上,仰起头,张开渴望的嘴唇,贪恋的吸吮着最后的甘汁。

无奈之下,潘源顺着河槽,目不转睛的向右侧山体张望,徘徊、停顿、急切搜寻着入山的道口,焦虑的心情火烧火燎。

11点55分,报务员林云风向施工现场飞奔而来:“副连长,哨所来电话,说潘源还没有到,询问怎么回事。”

孟庆贵惊诧,头脑轰的一下炸开,脸色顿时苍白。

他马上镇静下来,什么情况?是路途发生意外,还是敌特所为,联想到近期以来连队周围经常出现的不明信号弹和反动传单,一种不祥之兆向他袭来。

事不宜迟,孟庆贵把手枪往身后一摆,重新扎好皮带,将现场交给孙志海负责,唤来文书命令值班小分队即刻出发,林云风携带报话机跟随小分队行动,转身向放牧归来的军驼狂奔。

第四章 追 踪

太阳似火焰般的笼罩在戈壁滩上,小分队员全副武装骑着军驼,在孟庆贵的带领下,呈扇状战斗队形展开,沿着潘源的行进路线向北仔细搜寻。

没有风沙吹过,脚印清晰可见,沿途也未发现不同脚印,没有搏斗痕迹,小分队快速推进。

当小分队沿着河槽追踪至811高地前方200米边境分界线时,河槽两侧境外连绵的山体就在眼前,解放鞋脚印迈出国界,向北延伸,看不到潘源人影。

张宝柱带领战士们欲向境外出击,孟庆贵立即摆出手势,小分队戛然而止,假如继续追踪跨出国境,意味着叛军叛国,更严重的是造成武装挑衅,引起两国军事争端。

所有人惊诧万分,不知所措。

林云风清楚地记着,潘源早上背着药箱急切的给他交班的情景,而眼前的现实让他目瞪口呆,无法想象。

孟庆贵挺直腰身举起望远镜,顺着远去的脚印,焦虑的向境外左右方向反复遥望但踪迹仍然无果,顿事觉得寒风刺心,四肢冰凉,突然一头从军驼上栽倒下来昏厥过去。

大家见状,纷纷跳下军驼,张宝柱疾步上前迅速把孟庆贵放置平躺,解开他身上腰带,大声喊道:“副连长!副连长!”没有动静。他赶快打开水壶,左手掰开孟庆贵的嘴唇,倒进一小口水,然后双手并拢连续挤压孟庆贵的胸膛。几分钟后,只听到“咔”的一声,孟庆贵醒了,他两眼发呆声音嘶哑:“潘源呀潘源,为什么呀?我糊涂呀,我把潘源给弄丢了!我把潘源……”话未说完,又昏厥过去。

张宝柱急忙掐住孟庆贵的人中,一会儿孟庆贵再次苏醒过来,挣开眼睛,嘴角微微颤动,说不出话来,在战士们的挽扶下无力的坐起,用极度失望而无助的目光,望着眼前伸向境外的脚印。

急火攻心的张宝柱,只觉得一股咸腥味涌向喉咙,鲜血从口腔鼻孔喷洒而出。

自己险些酿成的悲剧今天在潘源身上重演。

张宝柱第一次带领小组执行潜伏任务时,就因为地形不熟从这里走出境外,当他看见查干乌拉山后,直觉告诉他越境了,好在他和小组迅速从原路返回,这成为他和小组成员发毒誓死守的秘密。

他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惊动了大家,林云风急忙上前,拿出手帕,他摆摆手拒绝,并摇头示意大家不要紧张,从口袋掏出一截报纸撕开,擦过脸上的血迹,又拿出潘源留给他的药棉,塞进鼻孔,舒展眉头,“没事没事,老毛病。”

随即命令二班长:“派出警戒哨位,发现情况,立即报告。”

二班长得令,派出三个战斗小组,在河槽前方和左右两侧展开侦察。

孟庆贵已经完全清醒,慌忙站起,喊林云风架设无线联络呼叫营部,因为连长和副指导员都在营部开会,他认为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向上级报告并请示处理意见。

孟庆贵是放养娃出身,参军后,凭着自己对戈壁大漠地形地貌熟悉的自然优势,跟随老站长韩化岗和参谋王东祥在边境驻扎多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巡逻本领,什么艰难险阻都闯了过来。

不过他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几次因为把握不住位置方向越到境外,好在中苏友谊时代,没有出现后果,这些错事烂在心里,不能外露,否则早就被清理,脱下军装复员回家再甩羊鞭。

林云风在军区集训时受过严格的收发报训练,明白发报的内容必须简单明了,准确无误,他从身上取下发报机,没有马上去安装天线,思索片刻,询问孟庆贵:“副连长,你准备给营部发什么内容?”

孟庆贵一时无语,发报概念不清,向上级怎么报告,作为这一事件的直接责任人,一想到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他思路梗塞瞬间无法回答报务员的问话。

林云风机智灵活,聪明过人,他冷静的对副连长和一排长张宝柱建议:“现在情况不明,仅凭脚印确认潘源出境,下结论有些为时过早,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是主观所为还是客观导致,电报几个字是说不清楚的。”

林云风话未说完停下,看了看二人没有过激反应还有些木讷,接着谈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打电话口头报告比较合适,能够说的全面还能避开尖锐敏感的问题,这是我个人的意见,请二位领导考虑。”

这一棘手的严重事态,如何处理如何解决的办法没有人敢想,是不敢想,帝国主义对我国严密封锁,苏军百万压境,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贸然出境追踪将成为苏联发动战争的导火线,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听完林云风的意见,一排长张宝柱也认为只能把客观情况向上级作详细汇报,发报说不清楚,孟庆贵已经没有了主见:“那好,我们去观察哨里,打电话报告营部,请求领导指示。”

话音刚落,一排长张宝柱摆手制止:“不妥,这件事情在还没有搞清楚之前,现在应该绝对保密,去哨所打电话,势必造成哨所战士们人心惶惶,情绪受到极大影响,边境一线,一旦出现……”

张宝柱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大家立刻明白可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当即决定,立刻返回连队,留下二班长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在此潜伏应对突发情况。

潘源被河槽幽灵般的向左前方慢悠悠的勾引而去,延绵的山峦不知不觉的抛向身后,又魔术般的变换手法,把潘源推向随时被吞噬的茫茫沙海里。

面对波浪翻滚般的浩瀚沙漠,恍惚中的潘源大惊失色,他来过哨所两次,从未见过这样光怪陆离般的地形地貌,再抬头远望,沙漠对面高大的山峰清晰可见。

这不是战友们多次谈论过的——811哨所对面境外异国查干乌拉山吗?

我越境了!

我怎么走到境外了?

恐慌的潘源转身后望,悠悠左转的弯道使他无法看到延伸向后的河槽,凶恶的山体像一道铜墙铁壁把他和祖国无情的隔开。无望的他着急万分,身背的药箱提醒——王大壮正在急切等待!战友正和死神抗争!哨所期盼我的救援!!!

灼阳,高温,饥渴,焦虑,惊慌似无形的魔鬼一起向他袭来,潘源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狰狞的魔鬼似乎一定要把潘源拖入地狱,先是诱惑出境,这会儿要阻断回撤。

瞬间,狂风肆虐,黄沙掀起,河槽里的脚印顿时被淹没,滚烫的沙粒猛击在潘源的脸上,呼啸的沙暴在耳边怒吼震荡,身体被风沙渐渐围困,掩埋……

许久,潘源苏醒,抬起头,军帽顺然吹落飞向天空,随风飘走,他用力扒开沙堆爬起,朝着军帽飞舞的方向奋力追赶.......

沙暴飞扬,掠过山峦,穿越811高地,瞭望塔上,持枪哨兵顶着狂风站岗。

哨所内,两个病号用手按着头部物理降温的毛巾,王大壮和战士们像兵马俑般武装持枪挺立,思绪紧张的幻想着风沙弥漫中潘源的行踪。

王大壮不再犹豫,潘源已经出事,他多么想赶到潘源身边,和他一起战胜困难,可我是班长,职责在哨位,不得擅离职守,否则,军法处置。王大壮心里在焦虑的呼喊:“潘军医,你到底在哪里呀!”

潜伏小组三人,根据排长下达的命令,二班长选择在视线良好的丘陵一侧隐蔽,让军驼在身旁一起卧下。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又无处遮阴,二班长卧姿手持冲锋枪,密切注视着前方河槽和哨所入口处的动向,同时命令小组另外两名战士,躲在军驼背后吃炒米干粮充饥,不可大口喝水,确保一天用水量。

风沙从河槽猛烈扑来,弥天盖地,潜伏小组无处躲藏,只好在军驼背后隐蔽,身处大漠中,骆驼便是战士们唯一的保护神。

第五章 营长发火

下午两点,连长常建军和副指导员李进,以及参加整风会议的连以上军官们端坐在营部会议室,营长韩化岗和教导员赵南声正要向会议室迈进,被急匆匆赶过来的书记员叫住,大家不约而同的注意到书记员紧张的神色。

瞬间,二位领导疾步走向作战室。

“我是韩化岗”

“营长,我是孟庆贵,潘源出事了。”电话那头,孟庆贵上气不接下气的报告。

“慌什么,你是连队领导,保持冷静。”韩化岗努力稳定对方情绪,保持一个指挥官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孟庆贵掩饰不住极度恐慌的神情,从观察哨出现病号请求连队救援开始报告,然后潘源独自徒步出发……。

“什么?出走境外?”韩化岗神色惊变。

“你确认。”他不愿相信这个事实,脸色铁青继续追问。

“中午12点发生的事故,我接到观察哨的报告,立刻和张宝柱带领执勤小分队一路追踪到边境线。”孟庆贵如实坦白。

他回头看了看站立在他身后浑身沙尘的张宝柱和林云风,像抓住救命稻草般:“张宝柱和林云风能够作证,他俩就在电话跟前,一起向营部进行汇报。”

“孟庆贵,你个糊涂蛋,我枪毙了你!”韩化岗气急败坏的在电话里大声训斥。

——你为什么不派员协同他一起去救护,你是个老边防,你明明知道边境一线是绝对不允许独自执勤的,你为什么这样做?

——他仅仅是个卫生员,又不熟悉哨所路线,你脑子让狗吃了,你这个副连长是怎么当的?

韩化岗向孟庆贵发出一连串激烈的炮弹。

孟庆贵吓得两腿发抖,作为一名指挥员,犯下这样严重的错误,首长的责骂还是轻的。

在孟庆贵的海脑里,韩化岗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他永远不会忘记,屡次在边境巡逻时所出现的意外,都是韩化岗把自己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没有韩化岗可以说就没有孟庆贵的今天。

1947年,15岁的热血男儿韩化岗参加人民解放军三野部队,在淮海战役攻克宿县之战中炸毁敌碉堡,和他一起冲锋的本村十几个青年全部阵亡,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屡立战功,回国后跟随部队驻守北部边境。

让孟庆贵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他第一次参加千里边防线巡逻,当巡逻车行至距营地200多公里,到达飞鸟绝迹扔下白骨的呼鲁赤骨头大山里时,由于沿线剧烈颠簸,导致水箱破漏,面对水尽粮绝,时任边防站站长的韩化岗和参谋王东祥以及驾驶员三人毅然写下遗书和仅剩下的半壶水,交给孟庆贵,希望他活着走出去。

带着性命的重托,孟庆贵艰难的走出大山昏倒在地,被牧民发现获救,他又和牧民一起骑着骆驼连夜摸黑进山,这才挽回已经奄奄一息的韩化岗三人。

第二次是巡逻行至切刀山里,遭遇沙尘暴袭击,大风刮了三天三夜,孟庆贵和巡逻队迷失方向,费尽万般周折也没有走出大山,生命垂危之际,是韩化岗带领救护人员夜间举着火把在山里找寻,才把他和队员们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此时,韩化岗心痛之极,然而愤怒的情绪难以控制,潘源是他看着在营部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孟庆贵也是他精心培养扎根边疆的干部,但他完全不能忍受孟庆贵这个蠢货所犯下的这么低级的错误。

在旁的教导员赵南声已经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他轻轻地拍拍韩化岗的肩膀,接过电话操着浓郁的湖南口音:“孟庆贵你听着,你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冷静面对,理清思路,连队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稳定军心,防止事态扩大。”

赵南声又略加思考:“这件事情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按保密条令执行,扰乱军心者,按军纪论处。”

他回头和韩化岗低声交流几句,然后对孟庆贵又交代:“你们连长和副指导员带着军医马上赶回。”

韩化岗也慢慢冷静下来,他走向沙盘,看着811高地上的瞭望塔和左侧那条伸向境外的河槽,再仔细琢磨境外高山下一望无际的大漠,他从最坏处考虑,高温下要穿越这片沙漠是绝对不可能的。

赵南声走向沙盘,若有所思:“现在全军在开展整风运动,站队划线,尖刀连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我们都难逃其咎。”

“事已至此,我们应该从最坏处着手准备。”韩化岗向赵南声表明个人态度。

“好!我们应该站在国家安全的层面,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这起事故,会不会给边境造成军事冲突,你说呢?”

赵南声站在大局的角度阐明了处理这个问题的基本原则,让陷于个人感情的韩化岗感到羞愧,他即刻觉得心情放松,头脑清醒,思路豁然开朗。

“请教导员主持整风会议,我来处理这件事情。”

“潘源是一名五好战士,又是提干对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出了这样的问题说明政治思想很不过关,所以我们绝不能护短。”赵南声虽正面肯定但又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教导员,您放心吧,按照您刚才明确的处理原则,现在首先摸清楚情况。”

“那好老韩,我去主持开会,让常建军和李进马上来见你。”说完紧紧握住韩化岗的手:“让我们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吧。”

看着赵南声离去的背影,韩化岗心头激动,他们俩风雨同舟多年,虽说自己资格老岁数大,而赵南声是解放后参加革命没有打过仗,但他有文化思想觉悟高,看问题敏锐思路清晰,总能从阶级和路线高度考虑,所以,关键的时候还是需要他来把关定调的。

韩化岗立刻打电话命令卫生所即刻派一名军医,前往811高地抢救病员,又吩咐书记员调取潘源档案并叫来情报员。

“报告!”陈参谋来到。

“陈参谋,立刻通过上级情报系统,调查潘源及其亲朋好友有无境外关系,摸清近期边境一线的敌特活动,命令一线各瞭望塔哨,严密监视境外异军行动。”

“是,立即执行!”

陈参谋奉命走后,韩化岗向前来领命的常建军和李进做了详细布置并提出严格要求,二人和卫生所的杨军医迅速奔向巡逻车,风一样的急速出发。

因为潘源是暂时借调给尖刀连,行政关系还在营部,所以档案自然由营部书记员保管。书记员拿来潘源档案打开,入伍履历表清晰的映在韩化岗面前:

潘源,男、汉族、家庭成分:贫农,家庭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丰收公社山嘴大队簸箕沟小队,家中父母姐妹兄弟共6人,父母地道农民,潘源排行第二,1966年考入当地重点中学——敖汉旗新惠中学。文革初期,潘源作为红卫兵代表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8年2月,他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自愿报名入伍参军。

大队和公社的政审结论:

潘源父母出生在二十年代的旧社会,没有文化,是典型的忠厚老实,勤劳本分的农民。潘源做事细致认真,尊老爱幼,团结有爱,学习刻苦,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年年得奖,深受老师和学校的好评。在人人崇尚军人的时代,他参加解放军,报效祖国,为家乡争光,也受到左邻右舍及全村人的羡慕,期望潘源不辜负家乡的厚爱,做一个有文化有理想保家卫国的革命战士。

看着看着,韩化岗眼睛突然湿润,潘源活灵活现的身影历历在目:

——清晨,起床的军号还未吹响,韩化岗养成早起的习惯,他穿好衣服,准备查看哨位,远远看见营区外的沙丘旁,潘源拿着书在轻声朗读,韩化岗走上前去,小声道:

“小潘这么早,看什么书呢?”

“营长早上好!”潘源敏捷的跑上前来,一个军礼伴着铃铛般的悦耳声从充满朝霞的晨曦中飘来,像雨露般的芳华滋润在韩化岗的心房。他接过潘源寄上的书本:“啊,卫生员手册,好好好!吃在肚子里,永远不忘。”韩化岗微笑的赞许。

潘源脸颊红晕,笑盈盈:“营长您不是说干一行爱一行,您把我送到野战医院培训,我不能辜负您和组织的培养,要像红柳一样扎根大漠守边疆,现在要先学好战地救护知识,为边防做贡献。”

潘源入伍还不到一年,才结束培训被分配到卫生所,有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韩化岗由衷的高兴。

韩化岗把手册还给潘源,语重心长:“不错不错,好好向老同志学习,多实践多锻炼,实践出真知嘛。”

“是!”潘源眼睛雪亮,看着韩化岗的衣领甜甜一笑:“营长衣服脏了,中午我来……”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洒在营区,潘源从营部拿过几件该洗的衣服出来,又和两个伙伴端着脸盆还有战士们的旧衣服,一起去了湖边。

韩化岗看得真真切切,他心里充满着感动。

在营区不远处那片沙丘的怀抱里,有一个清澈无比的天然湖泊,晶莹寂静的绿色湖面如窈窕淑女在沉睡,缠绵的湖水荡漾着潘源和伙伴们青春年华的身影,手中搓洗着草绿色军衣与湖色交织相融,与天空漂浮波动的蓝天白云相互映照。

韩化岗回到现实中,沉重的走出指挥室,面对呼叫而来的风沙,浑身一怔,尽管他在大漠戈壁摸爬滚打快二十年,风沙已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而今天不同,潘源走失,让他瞬间有了不祥之兆,远望卫生所的驻地,他又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几年来潘源多次跟随自己到当地牧区走访慰问,潘源不仅为牧民送药治病,还缝缝补补帮着洗衣服,牧民不但找他为孕妇接产,甚至还找他帮助难产的牛羊分娩。潘源每到一处,像铃铛般“阿巴嘎阿尼压”叫个不停,给牧区带来欢乐和笑声,牧民们亲切地称呼“潘医生——乃几塞音百努——白日乐拉”。

去年直属队发生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多人上吐下泻,甚至发烧,个别严重者处于昏厥状态,偏偏卫生所的军医都下了连队,关键时刻潘源担当起救护重任,在值班军医的指导下,他对病员迅速进行分散隔离,对不同症状病号分别采取灌肠,吃药,喝淡盐水的措施。潘源动作熟练,敏捷,操作规范,整个救护现场,到处都是潘源忙碌的身影。这一切韩化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风沙一阵阵袭来,韩化岗收回思绪,心中充满着焦虑和不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