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 | 是 | 摄 | 影 | 

第12届“蚂蚁摄影奖”入围作品公示(一)

第12届“蚂蚁摄影奖”入围作品公示(二)

第12届“蚂蚁摄影奖”入围作品公示(三)

第12届“蚂蚁摄影奖”入围作品公示(四)

海报制作:墨小米

第12届蚂蚁摄影奖评审略述

萧沉

2023-02-10于天津

自去年十月征稿至年底,本届蚂蚁摄影奖的参赛来稿图片为1320组(约2万多幅图片),比上届多了近3倍。数量所以激增,是因得到了“视觉中国”旗下500px平台的鼎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如此众多的参赛来稿,我断断续续看了近一个月,大有“沙里淘金”的疲惫感。由此,我拔脚去四川云游了十天,算是解压换脑筋吧。

本届参赛来稿,激增了不少风光或风景“糖水片”(约占三分之一)。2006年我给“糖水片”下的定义是----“只有构图/没有意图;只有技术/没有艺术;只有感官美/没有心灵美”。今天看来,大概依然适用。许多“糖水片”不是不好看,而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审美立场,基本来自于“哇/美得真像一幅画”。这个“美得真像一幅画”的审美观,就是“知识的审美”,也可视为“他人的审美”,看不到拍摄者自己的审美知觉-立场-心性。所以,此类参赛来稿也就大可忽略不计了。

再有一类就是“观念摄影”,通过思想观念-艺术观念-哲学观念等,试图用摄影或综合影像视觉艺术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表达,有些也动用了数码科技与网络科技。但大都感到思想与方法结合得比较生硬。某些作品甚至也有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现象,太绕远了,便有故弄玄虚或为作品而作的感觉。再有就是试图用摄影或综合艺术的方式,想去表达或解决一些哲学问题或艺术问题,这种也是过于“负重”了,其实摄影是表达或解决不了这些理论问题的。

观念倘若表达不好,反不如老老实实的社会人文纪实来的自然朴实。当然,参赛来稿中也有一些社会人文纪实摄影,在拍摄与完成度上过于随意了,耽误或浪费了一些立意较好的题材。中国文化的境界很讲究对“分寸”或“火候”的把握与拿捏,不到也不行,用力过猛也不行。有几组还不错的作品就存在“用力过猛”的倾向,这是需要引起摄影人注意的。

以上我多说了几句参赛来稿所存在的问题。当然也还有一些不错的作品,简明-朴素,不装模作样,摄影性也较强。本届蚂蚁摄影奖,我个人也更加注重作品的摄影性,对比较观念的“手段/把戏”类作品,持有更多的怀疑和警惕性。有关入选的10组作品,我会在接下来的“作品公示”中给一点具体的评语,在此就不多加赘述了。

颁奖通知

2022“蚂蚁摄影奖”颁奖典礼

主讲:萧沉

时间:2月24日(周五)晚20:00

评委萧沉将在“蚂蚁隔壁班”微信群公布最后3位优秀奖和1位大奖名单并对所有入围10组作品做现场点评,欢迎大家参与。

方式微信群语音+图片

邀请入群

已经在“蚂蚁隔壁班”各群的朋友请勿重复加群

入围作品名单

按投稿时间排序

张涛《雨柔》

王乃功《和你在一起》

单衣《风景旧曾谙》

杨焰光《空镜》

余华强《小城小记》

李龙俊《凝视》

孙雪《彩衣》

王嘉栋《后疫情时代的上海与经济》

周馨《疫情三年》

汪滢滢《大森林舞厅》

周馨《疫情三年》

2020年至今的疫情三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三年,又是有些悲壮、有些魔幻的三年,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城市,对国家,都充满着考验和挑战。

这三年,发生了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我们进入了一个和过去多年截然不同的特殊生活时期。曾经的不寻常早已变成平常,这些平常占据了我们的日常,我们常常在失常中努力、调整、适应、再努力。

回望上海的这三年,不论是宅家抗疫,还是精准防疫,又或者是去年的静默两个月,大家都极为不容易地撑了过来。当熬过这漫长时间,进入做自己健康责任人的新阶段时,再看这三年的照片,不免有些恍惚。

只愿所有的异常都能早日回归正常。

评委萧沉点评:

周馨的《疫情三年》组照,我第一眼看罢,就嗅出了“新闻报道式摄影”的味道。后来得知摄影师果然是报社摄影记者。媒体摄影记者的拍摄风格,在图片构成与完成度上较多随意性,不是很讲究。但周馨的图片有半数还是很注意画面感的。当然,更值得观看的是她这组图片所摄取的内容,虽只是上海一地一年的防控抗疫概况,但在重要节点上皆有涉及和记录,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她附带制作的视频号组图,则更能体现出“疫情日志”的连续性-纪实性和报道性,线上点击率也超过10万+。有关疫情,她想说什么,那些串连在一起的图片自己就告诉读者了。若干年后我们若返回头再看,一定会五味杂陈。

汪滢滢《大森林舞厅》

2017年家还在杭州市中心的老菜场边上住,每天早晚出门都能看到一些用心打扮的中老年人,精神矍烁,谈笑风声。他们在菜场一隅的“大森林舞厅”出没,从一道弯曲的铁楼梯上去,消失在台阶尽头,亦或三三两两地涌出来,嘻笑打骂着下楼。作为对上世纪交谊舞厅有所见闻的我,对曾经大人口中“流里流气”的这些人们,延续了从叛逆期就滋长的好奇与兴趣,想要走进舞厅一探究竟。 

因为从未踏足过“社会舞厅”这样的场合,加上每次靠近,屡遭视觉凝视所带来的忌惮感,去舞厅拍摄的想法就只能停留在脑海中。直到2017年末,总算有朋友托人找到舞厅的老板,才第一次去到“大森林舞厅”和老板、老板娘协商拍摄的事。谈话一开始便遭遇了拒绝,理由是怕舞客们不高兴。我便退而求其次,让老板老板娘同意我晚上来舞厅打工一个月,拍摄待一个月之后再说。可能他们觉得我做不到,遂同意了我的提议。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便时常去舞厅帮忙端茶倒水收门票,这种“员工”身份似乎也给了我自己一种待在那儿的合理性。我开始在“工作”期间,去观察和接触我未来想要拍摄的主线人物,“轻摄影,重纪录片”的创作形式,也在那个时候确立了下来。再后来,很荣幸地得到两位小伙伴的合作支持:赖聪哲和蓝李婕,和他们谈好分工这些,加之早已在舞厅里混成了脸熟,便顺利地开始了拍摄。这一拍就是4年,中间因为疫情打乱了计划,直到2020年7月才杀青。 

因为拍平面和视频有着一定的工作上的冲突性,想要为100位舞客拍一张肖像的想法最终只实现了一半。无论平面还是纪录片,我都鲜有兴趣聚焦在“猎奇舞厅里的搂搂抱抱”这件事上。中老年人渴望的“情爱”以及与同时代的人保持社交的欲望,正是他们生命活力的佐证。而这些特质,辐射到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不过在舞厅这个领域,这些欲望会呈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一些。“大森林舞厅”里流淌着的“中年以上人群的情感困厄”是最为吸引我的母题,它们在怀旧的舞曲、昏暗而绚烂的灯光里,传达出来的是人性中浪漫而忧郁的情绪,这些美,带着强烈的时代特性,在将要被时间淹没的当下,显得尤其触动人心。 

2019年,大森林舞厅被迫关门停业,我们的拍摄也接近了尾声。直到2020年7月,影片杀清。2022年9月,我们终于迎来了《大森林舞厅》的长片剪辑版,但因没有资金继续后续的精剪、调色、混音等一系列后期工作,项目又进入了停滞阶段。因此,想用《大森林舞厅》的同名平面系列作品借着投大赛的机会,试着为团队争取成片的资金,期待影片早日面世!谢谢大赛!

评委萧沉点评:

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兴起的交谊舞,我这代人如今都称之为“跳大舞”,现在的年轻人不跳这个,都蹦迪去了。而此类交谊舞厅,在城市中其实已很少见,某些城市即便有,光顾者也都是少数中老年人了。作者汪滢滢“潜入”杭州的“大森林舞厅”,主要是拍动态纪录片,而随机摄取的静态大底图片只是“副产品”。我没看过她拍摄的动态纪录片,单看这组在拍摄上平实而毫不炫技的“副产品”,人物倒是满有意思的。年龄-服饰-发型-姿态-神情等消息,可看出这些中老年男女对自我形象或多或少的“刻意修饰”。汪滢滢所要反映与表达的“中年以上人群的情感困厄”母题,静态图片若不附加具体人物的“文字故事”,显然完成不了这个任务。但中规中矩的环境人像,则从另一个维度透露出此类中老年人群的社交欲望和“爱晚晴”般的自信。在我国人口已步入“老龄化时代”(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的今天,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多些浪漫-风采-活力,这是他们渴望摆脱平俗家务生活的权利。至于他们在人生情感上究竟有何“困厄”,有兴趣的读者就去看汪滢滢拍摄的纪录片吧。

本届已收到承诺奖金金额:43200元

(截止至2023年2月19日)

本年度奖项设置:

1、大奖一名 获实际奖金募集总数64%

2、优秀奖三名 每名获实际奖金募集总数12%

“蚂蚁摄影”成立于2009年8月,是一个非营利性民间组织,致力于挖掘有个性化艺术追求的摄影师,挖掘摄影新人,传播摄影知识,促进摄影文化交流。

十余年来,“蚂蚁摄影”以社群和公众号为媒介,通过组织摄影赛事、译介摄影文献、邀约名家讲座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建成了具有“蚂蚁”特色的摄影内容矩阵,在服务广大影友的同时,亦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始于2011年的“蚂蚁摄影奖”是“蚂蚁摄影”旗下最有影响力和特色的活动。“蚂蚁摄影奖”以自由、开放、包容、创新为宗旨,最大限度地为参赛者提供驰骋光影的空间。赛事只设一名评委,第1-8届评委为吴家林;第9届至今为萧沉。赛事奖金全部来自影友众筹。

在理论译介方面,近年来“蚂蚁摄影”陆续翻译整理了《布列松的选择》(85篇)、《摄影黑皮书》(205篇)、《萨考斯基看照片》(100篇),以及《Looking in 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17万字全书)等经典文献。目前,《摄影书的历史》、《新摄影史》、《日本写真集史》、《五十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等摄影著作正在陆续翻译连载中。

2020年2月,“蚂蚁摄影”推出“蚂蚁隔壁班”线上分享会,为摄影创作者提供展示、发声和交流的平台,至今已策划并实施147期。分享会由知名摄影家以及优秀的摄影从业者、爱好者担任主讲,内容涉及摄影实践和理论的方方面面,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未来,“蚂蚁摄影”将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内容领域,把对摄影的信仰踏踏实实落在行动上,竭力打造卓越的标杆性、示范性摄影平台。

往届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