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媒体发起“逆社会时钟”讨论以来,多位读者参与,并分享自己的经历。不少人认为,要有“逆社会时钟”的勇气,但没必要刻意而为。

心声

无惧世俗尝试新事物

在豆瓣“逆社会时钟”小组里,许多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父母“逆社会时钟”的故事:有人年过五十后开始学习备考;有人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城市重新创业。

网友“拉胯大师”的父亲今年51岁,刚通过法考。“拉胯大师”说,父亲4年前开始对基金行业感兴趣,2019年时又决定参加法考,每天上网课、刷题。第一次法考失败后,父亲没有放弃,直到今年顺利通过考试。“如今父亲已是一名实习律师。”“拉胯大师”说。

事实上,当下敢于“逆社会时钟”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广东东莞63岁的王财进爱好滑板,退休后,她和小孙女一起学滑板,摔倒无数次后终于变身滑板达人,成为公园里的一道风景线。在王财进看来,只要具有生活的勇气,乐于尝试新事物,无惧世俗眼光,就能“逆社会时钟”而活。

经验

要与兴趣爱好相结合

湖南长沙67岁的李国强认为,“逆社会时钟”要遵循内心声音,最好与兴趣爱好相结合。

李国强爱好学外语。退休后,他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学外语,家中书柜摆满了德汉大字典、俄汉字典、朗文英语词典等。为了学好德语,李国强购买了北京大学吴登荣教授的书,并鼓起勇气给吴教授写了一封信,附带9盘空白录音磁带,表示希望得到老师的发音指点。最终,吴教授回信鼓励李国强好好学习,并将磁带录了音寄了回来,这让李国强受到莫大的鼓舞。2019年,李国强还去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报班学德语,成为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在李国强看来,之所以能“逆社会时钟”学习外语,最主要是兴趣。退休后,李国强掌握了德语、英语、俄语、法语、日语等多门外语,已经能熟练和外国人交流。他还想当翻译,“把当下的流行语用外语翻译出来”。

建议

无需刻意“逆社会时钟”

“退休生活可以过得很酷,但没必要刻意‘逆社会时钟’。”北京市73岁的王婉如表示。

退休后,王婉如参加了模特队,经常去全国各地比赛。她还加入旅居养老大军,在泰国生活了一年,并跟随自驾小队走遍全国20多个省份。在她看来,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潇洒惬意,没必要再挑战刺激,“在泰国生活时,有几个姐妹告诉我潜水很酷,拉着我去学潜水,我不爱游泳,加上担心身体吃不消,果断拒绝了。有段时间,朋友里跑马拉松成风,身边的人跃跃欲试,只有我不想去,无论是挑战年龄极限,还是‘逆社会时钟’,都应该在遵循内心想法和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进行”。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研究室副主任郑志刚对此表示认同。郑志刚认为,当下越来越多老年人退休后选择脱离主流人生轨道,活出自己的姿态,“我们鼓励更多老人选择不同的退休方式,创业、再就业、学习新技能、全世界旅游……有所为,有所乐,但无论过哪种生活,都应遵循内心,没必要刻意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