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真的可以在《Nature》上“编”故事(关于钟表的趣味故事)钟表可以故事,
中国科学界一直流传着《Nature》杂志的种种神话,大概每个人都听说过“只要在《Nature》上发表一篇文章,你早晚能成为院士”的传说。当然,事实可能没有那么夸张——虽然可能也相差不远。
2017年,有人做了一份针对1999年—2016年期间168项对科学论文发表的现金奖励政策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些高校的政策中,如果有人成功在《Nature》或《Science》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最多可获得高达16.5万美元的奖金。
奖励如此之高,我等凡人震惊,《Nature》自己更震惊,甚至还专门为此撰写了一篇文章《Cash for papers: putting a premium on publication》,表达自己的“受宠若惊”。
近两年,因为频频的撤稿声明,《Nature》的咖位也在人们的仰视中一升再升,高冷得自带寒气。
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名高中生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
一个高中生,居然在众多中国科学研究者们捧上神坛的顶级期刊上发表了文章?再看一眼,哦,是科幻小说,那没问题了——才怪!
《The first task of my internship》文章截图
至少也有两个问题:
1、《Nature》杂志居然能刊登科幻小说?
2、这个高中生的科幻小说是什么水准,居然能在《Nature》上发表?
关于第一个问题,二十多年前,美国人曾经历过同样的困惑。
美国出版界有一个传统,各个类型的文学作品每年会出版一本年度最佳汇编选集。能够入选年度最佳的作品,都是业界资深编辑们精心挑选出来的。
科幻小说界也是如此。
但是到了2000年,年度最佳科幻小说集的入选结果让人们惊讶了。这一年,一直备受选集编辑们青睐的科幻杂志《奇幻与科幻》(F & SF)只入选了4篇,老牌科幻杂志《阿西莫夫科幻杂志》(Asimovs Science Fiction)则更少,只有2篇。
《阿西莫夫科幻杂志》,Joel Davis和Isaac Asimov1977年创立的老牌科幻杂志。
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有一个机构入选了7篇文章。难道在某个没有人注意到的角落里,居然冉冉升起了一颗科幻杂志界的新星?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这颗“新星”的真面目——《Nature》。入选的7篇文章都发表在《Nature》新开设刚满一年的科幻小说专栏——“未来”(Futures)里。到了2006年,《Nature》入选科幻小说年度最佳的篇目已经多达10篇。
入选篇目如此之多,难道是因为“未来”对小说的选择标准极其高,因此入选“最佳”的比例才被抬高了?如果带着这样的期待去看“未来”的其他文章,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大失所望,比如上述这位高中生的文章。
文章名为《The first task of my internship》,网友拾薪翻译了全文,发布在其文章《也许你的研究成果上不了《Nature》,但是你可以在《Nature》上写小说》中,节选如下:
【标题】我实习的第一个任务(如何解决供应问题)
翻译:拾薪
这是我在Olive Garden(大众化的美国意大利餐厅)工作的第一天,经理让我帮助她弄清楚如何在有限的世界范围内为顾客提供无限量的汤、沙拉和面包棒。我还在想办法弄懂咖啡机,但我会花几分钟时间帮她解决这个问题。注意:我只使用面包棒来简化我的解释,但这些解决方案也适用于沙拉和汤。好了,下面是我的报告。
反人类的面包棒(拾薪注:比灭霸还灭霸的方案)
“芝士汉堡基本上是糟糕的环境管理的象征 ……人类不能无限量地吃芝士汉堡而不伤害地球和我们自己,”安娜·罗斯柴尔德(Anna Rothschild)在华盛顿邮报的YouTube视频中声称,在电影复仇者联盟中:最后,有人告诉小女孩“我会给你所有你想要的芝士汉堡”是错误的,因为无限的芝士汉堡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尽管视频里发表了愤怒的评论,但这是一个事实,即任何类型的食物都具有内在的破坏性,包括良性面包棒。在烘焙的过程中,人类最终会耗尽所有的资源。但是,每 0 个人 × ∞ 面包棒 = 0 面包棒,因此只要没有人,就可以满足每个人对无限面包棒的需求。将人口减少到 0 可能是要考虑的第一个解决方案。
无限分解的面包棒(拾薪注: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如果你想让人类活下去,让我们考虑其他解决方案。我注意到我们不会试图一次带上无限的面包棒,而是把它们放在篮子里。没有限制最后一个篮子是空的时候会带来一个新篮子,但是我们每个篮子里的数量都必须相同吗?如果您吃得太多,无限量供应的餐厅已经在不断减少每个订单的分量。让我们做同样的事情,每次带来一半的面包棒,直到篮子里有一个原子,然后是几个夸克,然后是一个夸克,直到它们无限小。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物质不能无限分解,我们仍然会耗尽物质,因为我们不能再将这些东西切成两半。如果我们不能比夸克小怎么办?
小说还有5个类似于“反人类的面包棒”“无限分解的面包棒”这样的段落,用于解释“循环的面包棒”、“时间旅行的面包棒”、“平行宇宙的面包棒”、“平行宇宙的面包棒”、“渲染的面包棒”(翻译均为拾薪)等5种面包棒的原理。
也就是说,这篇小说就是介绍了7种科幻世界中的面包棒。
据介绍,这篇小说源于芝加哥大学的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B)的扩展论文(EE),论文的要求是“解释如何在物质有限的宇宙中生产无限的食物”。最终,扩展论文是否写出、通过课程要求我们已经无从知晓,由论文灵感激发写出的小说已经刊登在了顶级科学期刊上。
如果从小说赏析的角度出发,我们很可以用“创新”“新奇”这类的词汇去评价这篇文章,但可能也就止步于此了。毕竟无论怎么看,它与“高明”都有不小的距离。甚至,如果不是《Nature》,而是一本普通科幻杂志刊登了这样一篇小说,都很难不让人怀疑杂志本身的水准。
《Nature》杂志网站上的《The Christmas Tree Barn》配图
那么,这篇小说是《Nature》的特例吗?相反,事实证明,在《Nature》,这样的科幻小说是一种常态。比如,本月20日,《Nature》上刊登了一篇名为《The Christmas Tree Barn》(圣诞树谷仓)的科幻小说,以对话的方式介绍未来世界的一种特殊宠物——机器圣诞树,情节非常简单,如果翻译成中文,可能也就和我国的中学生作文水平差不多(或许还比不上?)。
所以,这些在文学水平上并不非常高明的小说,为何就入了顶级期刊《Nature》的眼?
其实这也是《Nature》上科幻小说的独特之处。
事实上在《Nature》上写科幻小说的人里,也曾汇集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其中不乏厄休拉·勒奎恩(U. K. Le Guin)、莫尔科克(M. Moorcock)等科幻界元老。但没有人需要《Nature》真的变成另一个科幻文学杂志。它刊登的科幻作品有一种其他刊物都没有的“包容性”。
虽然有时候从文学角度来看,这种包容性似乎太高了。但恰恰是这种不合常理的“包容性”,佐证了《Nature》作为一本以科学立身的杂志的本质。
厄休拉·勒奎恩,《黑暗的左手》作者。
“未来”专栏开设之初,《Nature》杂志专门解释了他们刊登科幻作品的原因:
科幻作为一种文学类型,还具有除了娱乐之外的其他功能。作者通过它,不仅可以表达他们对未来的期许,还可以表达他们对当下的关注。而且,比起科学家,科幻作家也许能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技术的改变会对人们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也就是说,至少在杂志官方的说法中,科幻除“娱乐”之外的另外两种功能:对未来的预期、对当下的关注,构成了《Nature》开设科幻专栏的主要理由。
这两种功能定位其实源于科幻小说早期的一个观念,即把科幻当做科普的一种方式,认为科幻小说家创作科幻作品,只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展望科学的未来。
专栏的征稿条件也验证了这两大理由:“来稿风格最好是‘硬科幻’(和科学直接相关的),而不是纯粹的幻想、意识流或恐怖小说。”
所谓“硬科幻”就是科幻的部分要足够“硬”,在对当下的科学技术展现或展望的同时,有技术细节的展现,而这也是衡量一部“硬科幻”作品优劣的重要指标。《Nature》历年发布的科幻作品中,就有很多对如“太空探索”“多世界”“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细节描述与未来展望。上述高中生物文章中“在物质有限的宇宙中生产无限的食物”的解决方案,以及《The Christmas Tree Barn》中宠物圣诞树人脸识别、可被驯化等功能的运行逻辑,也都是足够硬才登上了《Nature》。
而再考虑到“未来”专栏对字数的严格限制——每篇只能有850~950个英文单词,这样的文学水平似乎就更加情有可原了。
而看过更多被《Nature》选中的作品,你还会发现,“硬”只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里是否表达了对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问题的思考。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转基因、克隆等生物技术成为科研领域的热门课题,并被认定为可以用来改造生灵的“上帝之手”时,《Nature》上发表了小说《肉》(MEAT),以表达对生物技术滥用的忧虑。
这部小说中,故事的背景被设置在克隆技术大范围普及的未来世界。为了满足某些客户食用名人政客克隆肉的特殊需求,买卖此类活体细胞变得颇为紧俏,因此也诞生了一种新兴职业——清理员,他们的职责是防止委托人的活体细胞落入“肉耗子”之手。文中,“人”被屠宰厂光明正大地加工售卖,人存在的意义也如他们的肉体一般被结构、消解。
毛骨悚然吧?
而如果想象一下这样的“反科学”小说出现在论述最新生物克隆技术的顶级论文旁边,冲击感就更强了。
读者可能会不自觉的思考当生物科技的进步以如此的面目出现,对于人类而言,到底是前进还是后退呢?考虑到阅读这份期刊的大多是人类最聪明的科学家们,这样的反思也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研究。
对科技进步的反思也是科幻电影的常见主题。图为电影《机械姬》。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硬科幻小说爱好者,《Nature》应该还是会给你带来一种不一样的阅读体验:10分钟看完一篇科幻小说,而且,它的作者可能真的是一名科学研究者——有统计显示,这本杂志中,科学研究者作者占了总量的27%——这可是一般科幻类杂志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参考资料
《The first task of my internship》
《The Christmas Tree Barn》
《也许你的研究成果上不了,但是你可以在上写小说》
《<自然>(Nature)杂志科幻作品考》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