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布拉格的人没有不去看天文钟的,因为它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钟表,又位于老城的核心地带,但是真正能看懂这座钟的却不多,因为它蕴含着大量天文学知识,如果不做些功课,你甚至都看不出几点来,更别说不同的表盘和指针所代表的含义了。

这座看上去颇有些复杂的巨型钟表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可谓历尽沧桑。1410年皇家钟表匠Mikuláš z Kadaně(1350-1419)在天文学家Jan Šindel(1375-1456)的协助下制作了上方的天文表盘。1490年钟表匠Jan Růže(又称Hanuš大师,?-1497)在下方制作了日历表盘,并在天文表盘两侧增加了雕像。Jan Růže晚年失明,历史上曾传说他是整个天文钟的创制者,当权者为防此钟被复制而刺瞎了他的双眼,后被确认为讹传。六个世纪里天文钟经历过多次停摆和大修,1787年险些被卖掉,在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曾在克莱门特学院天文塔工作的查理大学教授Antonín Strnad的不断努力下,最终说服政府出资请来钟表匠Landspergerem修缮后,才保住此钟。后来又在上方增加了使徒木雕。1865年大修中捷克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Josef Mánes(1820-1871)绘制了新的日历表盘。1882年在上方增加了发声系统和公鸡雕塑。二战末期,市政厅遭到德军炮击,天文钟严重受损,使徒木雕被全部烧毁,现在的使徒雕像和表盘两侧的部分木雕为捷克雕塑家Vojtěch Sucharda(1884-1968)战后重新制作。天文钟于1948年终于恢复运转。

每天早9点到晚9点的整点,上方的小窗会自动打开,十二使徒像两两依次出现在窗口,其中的三个使徒还有个人动作:彼得抬手祈福,保罗点头认同,多马摇头质疑。正看着,窗户打开了。首先出现的是小雅各和棍子、彼得和钥匙。

然后是安德鲁和X形十字架、马提亚和斧子。

接着是达太和棒子、腓力和十字架。

再之后是多马和长矛、保罗和剑与书。

第五组是约翰和酒杯、西门和长锯。

最后一组是巴拿巴和卷轴与骷髅头、巴多罗买和剥皮刀。

与传统的十二使徒相比,除公认的马提亚取代卖主的犹大外,保罗和巴拿巴取代了马太和大雅各。关于他们每个人手中物件的含义,我在另一篇游记《两牙行》中有比较详细的解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持续关注我的公号。十二使徒表演完毕,随着窗户的关闭,公鸡鸣叫报时。公鸡下方的天使石像是1945年损毁后重制的。细心的人会发现窗台上布满了长钉,它们和下方雕像的围网一样都是用来防止鸟的污染和对雕像的损毁的。

下面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天文钟。说实话,想完全看懂天文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瞒您说,我在家花了一整天时间查阅大量资料仔细研究,才基本搞明白,希望在这里能介绍得清晰易懂,省得您再耗费精力自己研究。

首先看一下金手指指针,它指示的罗马数字为过去的德国时间,每24小时转一圈,正午在最上方,子夜在最下方。1547年,斐迪南一世下令波西米亚全境采用德国时间。上图是我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拍摄的,我们注意到金手指指向的是XI,这个时间比捷克现在采用的中欧标准时间晚1个小时。

罗马数字表盘是固定不动的,它外圈还有一个可以转动的阿拉伯数字表盘。金手指指针指向的位置为古波西米亚时间。它以每天的日落时刻为起止点,同为24小时一圈,24点所对应到固定表盘上的罗马数字即为当天的日落时刻。我在网上查到当天的日落时刻为下午6:46,上图中可以看到24点对应的罗马刻度接近VI,也就是过去的德国时间5:46。布拉格冬至日落时间为16:00,夏至为20:16,因此最外圈阿拉伯数字表盘24点的刻度线一年中在固定表盘右半圈罗马数字的3:00到7:16之间往复运动。

金手指指针上有个太阳标志,它在随该指针转动的同时也在指针上做内外往复运动,对应表盘上的三个同心圆,外圈为北回归线,中圈为赤道,内圈为南回归线,也就是说太阳标志所处的位置表示了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上图是在2015年9月29日拍摄,我们看到太阳位于中圈向内不远,当年9月23日为秋分,那一天太阳正好位于赤道上方,随后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

太阳标志还对应固定表盘上被巴比伦分界线分割的巴比伦时间。古巴比伦人将一天中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平分为12个时辰,在固定表盘上用黑色的阿拉伯数字标示。可以看到,巴比伦分界线在表盘上呈现为内敛外散的弧线,因为太阳标志越靠近代表南回归线的内圈,一天中的白昼时间越短,而越靠近代表北回归线的外圈,一天中的白昼时间越长。布拉格夏至这天的日出时间为4:52,日落时间21:16,正好是巴比伦分界线日出和日落线与北回归线相交的点,在表盘上显示为过去的德国时间将近IV(3:52)和VIII多一点(8:16)。上图显示的巴比伦时间为日出后的四个多时辰。同时表盘上还用蓝色区域代表白昼,黑色区域代表天文黑夜,橙色区域代表天文曙暮光时段。曙暮光指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在一定角度内散射到大气层的阳光,根据太阳低于地平线的角度不同定义了三种曙暮光,民用曙暮光为0-6度,航海曙暮光为6-12度,天文曙暮光为12-18度,超过18度后被称为天文黑夜。我们看到代表天文黑夜的黑色区域没有完全覆盖到表盘的边缘,这是因为布拉格地处北纬50度,每年6月1日至7月12日不会出现天文黑夜,那些天的天文暮光与天文曙光是相连的。左边巴比伦日出线之前的曙光时段在表盘上用拉丁语AVRORA(黎明)标示,上方是拉丁语ORTVS(日升);右边日落线上方为OCCASVS(日落),下方为CREPVSCVLVM(黄昏)。

内圈还有个偏心运动的活动圆盘为黄道圈,显示太阳所在的宫位,即星座。古巴比伦人认为太阳神是住在天宫里的,他们将一年分为12等段,以每段日期观测到的星座为宫殿命名。起点为春分日,从双鱼宫进入白羊宫,之后依次为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处女宫、天秤宫、天蝎宫、射手宫(人马宫)、摩羯宫、水瓶宫(宝瓶宫)和双鱼宫。从上图可以看到太阳标志位于的位置,也就是说9月29日当天太阳处于天秤宫。

与黄道圈固定在一起的还有个指针,针尖上有个六角星,那是恒星指针。这里需要补充一些天文学知识,我们平常说的24小时是太阳两次出现在同一经线上的时间,为太阳日,因为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所以地球在24小时里实际上转了360度多一点。如果地球以无限远的恒星为参照自转360度只需23小时56分4秒,这就是恒星日。表盘上的恒星指针每个恒星日转一圈,太阳指针每个太阳日转一圈,恒星指针比太阳指针一年正好多转一圈。每年春分时,二针重合,太阳标志正好落到双鱼宫与白羊宫之间,因此恒星指针就固定在黄道圈上的这两个宫位之间。之所以将黄道圈做成偏心圆运动,是想让太阳标志始终能处于当天所在的宫位标志附近。事实上黄道圈表盘上每个星座所占的弧度是相同的。

此外还有一个月球指针,它显示月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和与太阳的关系。月球指针比恒星指针转动慢,约27天7小时43分11秒少转一圈,此为恒星月,是月球以无限远的恒星为参照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相对于太阳指针则大约29天12小时44分2.7秒少转一圈,此为朔望月,是月球以太阳为参照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另外月球指针上的半银半黑球体还通过自转显示月相,当它与太阳重叠时全黑,此时为新月,约在阴历初一,当它与太阳相对成直线时全银,此时为满月,约在阴历十五。上图中月球指针刚好过了与太阳指针成直线的位置一点,因为9月29日这天是阴历十七。

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反正跟我一起的三个女孩儿当时都没搞明白,只是觉得这个钟做得很精细,那就看看钟旁的装饰吧。天文表盘两侧雕像表现了四件恶事。左侧外边是点头照镜子的人,代表虚荣;左内为晃动钱袋和手杖的人,代表贪婪。

右侧靠内的为转动沙漏、摇响丧铃的死神,代表死亡;右外为弹琵琶的土耳其人,代表奢靡。

下方的日历表盘相对简单一些,从内到外依次为固定不动的老城标志;顺时针旋转的星座图和代表不同月份的生活场景;一起顺时针转动的最外圈为代表365天的365个格子,上面标注着这一天纪念的圣人名字。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上方指针指示的拍摄日期为9月29日,当天处于天秤座。

日历表盘两侧雕像为新老组合,左侧外边为持书的哲学家,此为Vojtěch Sucharda在二战后新添的;左内为持剑和长矛的天使长米迦勒,是根据老雕像翻新的,原本长矛指向日历表盘的读数位置,Josef Mánes重新绘制表盘后旋转了角度,将读数位置设在了顶端正中。

右侧靠内的是手持望远镜的天文学家,也是老雕像翻新,原为一名普通市民,Vojtěch Sucharda给他增加了望远镜,使之成为天文学家;右外为手持纸笔的历史学家,是Vojtěch Sucharda于二战后新添的。

怎么样?搞明白了吗?没看懂就再看一遍,相信自己一定能搞明白。

《世界美如斯之捷克篇》捷克游记全文电子书《捷克历史与景点攻略》全文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