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都不乏赫赫有名的收藏爱好者。

著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其丈夫赵明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收藏家,两人有着共同的收藏爱好。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赵明诚就会带着钱去大相国寺挑选中意的古玩,有时是器皿,有时是金石,有时是古籍。

每每遇上价格不菲但尤为喜爱的珍品,赵明诚甚至会跑回家拿出冬天的大衣和皮袄去当铺换钱,就为了把心爱之物买下。

对于丈夫对古董的嗜好,李清照不但不恼,还很支持丈夫。李清照自结婚之后就再没戴过首饰,她的手镯,耳环,头钗都取下交给了丈夫,换成了一件件古玩藏品。

李清照也乐在其中,经常与丈夫一同饮酒作诗,翻阅《金石录》,欣赏家中的藏品,好似一对神仙眷侣。

如今,拥有的同样收藏爱好的国人也不占少数。随着时代的发展,收藏的对象也从过去的古玩奇珍,古籍书画,扩展到了珠宝,首饰,甚至邮票,瓶盖。

在苏州市,就有一位名叫许琪的许琪修了40年钟表,他收藏的古董钟表摆满了整个店铺,就如同民间“故宫钟表馆”。

01子承父业,经营钟表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手表和各式西洋钟表在中国已经流行开了,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买得起手表了。那时像上海牌、蝴蝶牌这样的国产手表几乎随处可见。在这种背景下,钟表维修也就成了一个热门行当。

许琪的父亲也趁着这个机会,跟着师傅学了3年钟表维修,后来自己在横街上摆了个摊子维修钟表,从一穷二白慢慢积攒家业,到后来买了临街的一间铺子,改成了今天的钟表修理店。

许琪16岁跟着父亲学习维修钟表,把家里的这项营生接了下来。也是凭着这项手艺,许琪娶妻生子,把儿子供上了大学,现在在苏州园区当项目经理,收入不错。

许琪说自己修手表虽然很辛苦,但收入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低,抛去零件成本,每个月收入和坐办公室的白领差不多。

02为人实在,低调琢磨手艺

许琪为人厚道,手艺更高超,是这一片区的行内人有口皆碑的。有不少家里老钟老表上了年头,又不舍得换的,哪怕离得远都会来横街这块找老许修。许琪为人低调,心眼好;客人来找,哪怕准备收摊了也会再接下这个活,不让人家白跑一趟。

有时老表实在坏得厉害,要大修的价值不大,这种时候老许总是实实在在地告诉客人,不如换全新的零件,只保留最基本的功能,绝不让人反复来修赚“黑心钱”。

许琪的名声传开是因为20年前一个美国老太太。老太太的儿子找了个中国媳妇,2000年的时候把老太太从美国接到上海来养老。老太太临行前带上了老宅里的一个挂钟,算是留个念想。

不曾想是不是因为旅途颠簸,来到中国一看老表已经不转了。老太太在上海找遍了钟表师傅也没一个能修好的。后来,经人介绍,老太太来到苏州,找了许琪。

许琪接下了活,不出3天给人把表修好了。美国老太太高兴得在店里和许琪合影留恋,现在这张照片还留在柜台的相框里。

03收藏钟表,算是业余爱好

许琪的钟表收藏断断续续地持续了40多年,在店里的墙上,玻璃柜台里摆得满满当当。对于许琪收藏的爱好,他的家里人也没有任何不满。

四十多年的时间里,许琪就坐在铺子里,低着头,默默地修着表;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滴滴嗒嗒的声音,计算着岁月流逝。

许琪铺子里收藏的钟表样式繁多。从上发条的自动机械表,到半自动机械表再到手动机械表;从国产手表,柜表,摆钟到独具西方特色的徽表以及立式表。

每一块表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陪伴了许琪度过这四十多年时间,最终成了许琪的人生故事。

懂行的人说,许琪收藏的这些表如今早已价格不菲,放到外边古董市场上,从几千到甚至几十万的都有。只是许琪低调,从来不向人提起。只有同样是钟表行当的同行来串串门才知道里头的实情

许琪唯一向人提及过的,不是他藏品的价格,而是一块他自己最为喜爱的西洋钟表。这块表是北欧生产的,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这块表利用大气压的变化自动上发条,完全不用手动上紧。

许琪提起这块表时也感叹钟表设计者的独具匠心。欣赏一块表如同欣赏一件艺术品,这也是他多年热爱收藏钟表的原因。

04想开个民间“钟表博物馆”

许琪早年去过故宫,参观过故宫博物馆里的藏品,其中就有当年外国使臣进贡的西洋钟表。老许想着,自己铺子里的表也不少,开个小博物馆也够了。

再者,老许不希望自己的藏品只是一个人躲着欣赏,他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钟表的美丽与精密。

许琪说,再干3年,自己就把铺子改造成一个民间“故宫钟表馆”。把自己多年的收藏拿出来和老朋友以及街坊邻居,甚至全国人民一同分享。

这些年老许说自己钱也攒得差不多了,儿子也有了体面的工作,不会像自己当初那样从父辈那里接过钟表生意了。

对于这件事,老许自己也没什么遗憾。他修了40年了,一直和他最爱的钟表行当在一起,也已经修够了。再干三年就退休,自己也落个清闲。

我们身边像许琪这样的收藏者肯定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凭着不同于普通人的执着和热爱,将自己的爱好坚持了一生时间。任何一件普通的事情,如果你坚持40年,也会变成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