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当年看过的“小足球队”,半个多世纪后讲出了新的故事(钟表匠的女儿简介)钟表匠英语故事,
转自:上观新闻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中福会儿艺)创作的现实题材儿童剧《放飞的天空》在文化广场亮相,该剧在充分发挥音乐叙事功能的同时,调动了多种音乐元素,使之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儿童音乐剧。全剧以真实有趣的情节、激扬明快的歌声,讲述了国家实施“双减”政策背景下,一个“小小足球队”的故事——“足球一脚踢向天空,美丽的弧线就是一道彩虹”,孩子们眼里的彩虹,也是每一位家长希冀看到的鲜亮颜色;孩子在剧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影子,而家长则从中受到启示。
20世纪60年代,中福会儿艺推出过一部以足球为题材的儿童剧《小足球队》,那是剧院老院长任德耀的剧作。该剧赴京演出时好评如潮,周恩来总理也观看了演出并上台与演职员们合影。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福会儿艺始终注重对现实题材剧目的创作。院长蔡金萍认为:“关注当下,创作出今天孩子们接受并喜欢的戏剧,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放飞的天空》讲述了新时代校园足球队故事,不仅是对剧院经典的一次致敬,也是扎根现实的大地进行全新的演绎。该剧编剧杜邨是个足球爱好者,足球的激情和力量是他人生感悟的一部分。在潜心创作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始终坚信,以今天的视角创作一部足球题材校园剧,激励孩子从体育精神里找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动力,很有时代价值。
《放飞的天空》的开端,是每个学生家庭再熟悉不过的日常——催促上学的闹铃像冲锋号角,家长们忙着“水煮鸡蛋,面包吐司”,孩子们争分夺秒做着上学的准备。然而,这一司空见惯的早晨,又与以往有些许不同,“新的学期新的变化,‘双减’不知会变得怎样”是家长们的担心,而孩子们则对新学期有着特别的向往。舞台上一段歌舞欢快雀跃,同时又将关乎孩子教育的“双减”命题和盘托出,这一蕴戏剧悬念于丰富形式的处理,很是压得住阵脚。打一开场,主创就有意识建立起一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而“接地气”也是这部剧的一个基点。
对于“双减”后开设体育兴趣课,孩子们选择了“足球班”,也有家长心存顾虑,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切切实实的变化和成长。当又酷又帅的新教练进入体育室的一瞬,故事开始进入从容而有意味的铺陈:每个童年都有寻找偶像的心愿;每个孩子都希望汲取榜样的力量。眼前这个“大哥哥型”的教练能不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和榜样?能不能满足孩子们所有的向往?然而,当被告知足球课不是一味在操场上撒欢,而是要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时,孩子们退却了——愿望和现实的距离再次摆在他们面前,也让故事在这一波戏剧转折中产生出新的命意。教练耐心地教导他们:“一碰到困难就先想着逃,以后干什么都不是那块料,只有去掉了身上的娇,才能抬起头仰天笑。”一直搞不清自己究竟喜欢奥数还是足球的孩子,仿佛从教练真诚的目光里看到了召唤,那是一束意志之光在前方闪耀。
“放飞的天空,有无限的遐想,呼吸太想呼吸的氧,是少年就该奔放!”主题曲《放飞的天空》唱出了这一代孩子的心声,也让全剧的主题得到升华。
该剧导演徐俊近年来在华语音乐剧的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内心的热情投注到儿童音乐剧创作中来,让人物、场景、氛围、主题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他营造的又一波情感高潮出现在全剧的结尾,那是一个雨中足球赛的场景:舞台上巨大的转台神奇地向小观众展现出一个真实的绿茵场,视野顿显开阔,一如孩子们冲向足球场的心境。观众的视角犹如摄影机仰拍的角度,既能看见子足球班的孩子在暴风雨中奋力拼搏的情景,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天际的电闪雷鸣——“风雨的洗礼是最好的成长,扛起了责任和担当,泪水和雨水相融在脸庞,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放飞的天空》将家庭、校园和社会置于一个勾连紧密的戏剧框架内,多视角展现了今天这个时代教育理念的变化和孩子们的成长。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图片为剧照,摄影祖忠人、王诚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