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叮当叮当……

“这是德国的现代钟王,上一次发条可以走400天。”

“做这个圣诞树落地大钟,花了我75天时间,它是多个国家的时间一起跑的。”

……

在云浮市新兴县大江镇合河村合水自然村,一位76岁的老人花了60余年的时光,收藏了2000多件来自中国、德国、法国、美国、瑞士等地的钟表。他的家已被当地人称为“钟表博物馆”,“展出的只是一部分,具体数目我没记过,但应该能装一卡车。”这位老人名叫谭家祥,人称“家祥叔”。

谭家祥与他的“钟表博物馆”。

谭家祥的家位于合水村主干道一侧,是一座由红色砖块砌成的二层房屋,镶嵌在房屋外墙上的两座近6米的自制机械大钟,让这栋房子格外引人注目。

“盖这栋房子花了将近5年时间,全部都是自己一手一脚搭建的。”谭家祥的小儿子谭星移介绍,整栋房子从设计到建造再到装修布置,都由他和父亲谭家祥二人合作完成,不曾请过装修队。谭星移说,为了将父亲制作的5.2米高机械单摆落地大钟放进房子里,且方便给大钟上发条,在建房过程中,他加高了房屋高度,并新增了一层小阁楼。

走进“钟表博物馆”,满墙满柜的挂钟随即映入眼帘,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机械钟表大多为清朝中期德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所造,清末民初德国造的机械五音钟、瑞士生产的怀表手表也收藏在内,民国、现代的怀表、手表更是数不胜数。老式挂钟主要以清朝、民国时生产的为主,现代挂钟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为主。2000多件钟表里,不乏中国第一块手表、德国现代钟王等不可多得的珍稀钟表。

每一款钟表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这是美国生产的经典挂钟,它的原主人跑了五六个钟表修理店都没能修好它,最后不抱希望了才转卖给我。”谭家祥指着墙壁上的老式挂钟说。令挂钟原主人没想到的是,谭家祥查出了挂钟的“病症”——齿轮问题,他用铁片纯手工打磨了一个大小合适的齿轮,耗时数天将其修好。

“钟表博物馆”里屋墙面上,有一个钟的钟面呈椭圆形,占据了半面墙壁,12个小时刻度由12个简约白底挂钟构成,中间圆盘是一个椭圆形的精美圆盒。“那是个月饼盒,我看着挺漂亮的,就利用起来了。”谭家祥笑着说。

这种纯手工制钟,屋内随处可见,且用的材料五花八门,真正的变废为宝。进门处有一座黑色长方形挂钟,由废弃的煤气灶台改造而成;谭家祥引以为傲的“圣诞树落地大钟”,其圣诞树造型是用普通木材一块块钉上去垒成的,大钟内部的机械机芯,是用回收的机件改造而成。

房屋外墙的两座近6米高的机械大钟,瓷砖底钟面的粘贴、雕刻与绘画,均由父子二人配合完成。从花纹的雕刻、色彩的搭配到底画的绘制,无不彰显制作者的良工苦心,对钟表的喜爱之情可见一斑。

一些机械座钟的单摆坏了,谭家祥就用灌上酒精的瓶子来施加同等压力。“利用这个公式,测量出座钟的高度、体积等数值,就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压力值。”谭家祥指着纸上密密麻麻用钢笔写下的公式,耐心解释道。制作钟表的配件已如此复杂精细,更别提研制一座完整的机械钟了。“慢慢做总是做得完的,反正我每天在家,时间很多。”与钟表相伴、研制钟表,已成为谭家祥生活中的一部分。

时隔数十年,谭家祥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与钟表结缘的画面。“小孩,这个钟修不好了,送给你当玩具吧!”这是他收到的第一座钟。

解放战争时期,广阳支队第七团转战于合水村,部队里一位炊事员出于好奇拆解了一座德国产的机械座钟,捣鼓了很长时间却无法再组装回去。在队伍离开合水村那天,炊事员用草纸把散落的座钟机件包起来,送给了身边一个小孩,这个小孩正是年幼的谭家祥。从此,谭家祥与机械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修好这座机械座钟,幼年的谭家祥开始跟随本村的刘松老先生学习修理外国机械大钟的技术。兴趣使然加上天资聪颖,读中学时,谭家祥已自学掌握了机械怀表、手表、煤油汽灯以及家庭缝纫机的维修技术。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到深圳打工,从事发动机修理工作。”谭家祥说,打工期间,他开始零星收集一些陈旧破损又散乱的机械钟。为了收藏这些钟表,他每个月只留50元生活费,其余工资全都用于购买钟表,“有些钟表即使坏了,只剩下一个壳,那也是宝贝”。后来,广东第一个旧货市场在江门市中心市场二楼诞生,他按自己的经济能力尽量收集各种奇异的机械钟表,甚至专门在旧货市场旁开一个维修机械钟表的档口,边修补边收集,生活爱好两不误。

在谭家祥的熏陶下,他的儿孙也是钟表爱好者。“我要把我收藏的这些钟表传给我的儿孙,一直传承下去。”谭家祥表示,不会将收藏的钟表卖出,而他的家人也一直默默支持他。“很感谢父亲留给我们如此珍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在他身上学到了执着与坚持。”谭星移说。

同村的村民都知道谭家祥收藏着大量钟表,“我们也不懂,但会经常去他家看看这些钟,觉得他很厉害。”一村民笑着说。渐渐地,很多钟表爱好者慕名前来参观他的藏品,还有一些人特意从外地赶来,只为让谭家祥帮忙修一下手表。“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上门来参观,很感谢大家。”面对众多爱好者的热情,谭家祥很开心。

“广州有来者想买走我所有的藏品,建一个真正的博物馆,他说这样才能赚到钱,我拒绝了。”面对唾手可得的物质财富,谭家祥却不为所动,“把我的钟搬出去了,就没有人到村里来了。”谭家祥认为,他的“钟表博物馆”应该成为合水村的地标式建筑,和村子牢牢地绑在一起,他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到本村旅游业的发展。“我们有考虑把他的钟表纳入我们村整体的产业布局中,目前还在讨论中。”合河村党总支书记黎木伙说。

在谭家祥心中,钟表文化应该发扬光大,“但必须是在合水村发扬光大。我希望我的这些钟,能一直传承下去。”谭家祥说。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陈薇 实习生 华婷

举报/反馈